第125章秦姝落缓缓闭上眼,于当夜溘然长逝。
秦姝落梳洗好之后, 便去了祭祀的场地。
此次立春之祀是荆山第一次举办这样大的盛事,待这场祭祀成功举办之后,就意味着荆山要彻底建立属于自己的王朝和天下了, 往后便是盛京认也得认,不认也得认。
是以沈陵川在荆山的中心山脉新建造了一座约六十尺高的祭天台, 据说仰可以摸天,俯可以触地, 祭祀时仰头望去, 高耸威严之姿刻骨铭心。
秦姝落在祭天台的正下方站定, 这还是自祭天台落成以来,她第一次前来查看。她抬头顺着阶梯一级一级地望去, 只觉得传言确实不虚,这祭天台高耸入云,当真是威仪四方, 四个角落的火坛熊熊燃烧, 仿佛在给天上的仙人传书报信。
秦姝落静静地望着台上青烟烈烈, 神思远游。
幼时她是没有这样的资格参与祭天仪式的, 再稍大些, 也只在外祖母还在世之时,曾跟在她身边,远远地瞧过一眼永嘉帝祭天, 那时只觉得场面是那样的恢弘盛大, 祈福的人是那样的诚心尽力,好像如此天上神仙便能听见他们的祷告, 保佑来年风调雨顺, 百姓生活富足安乐,臣民兢兢业业, 皇帝恪职尽责。
可是当她自己一步一步走进这仪式的中心,却会发现,原来比起所谓的诚心祷告,更重要的居然是人的私欲。
谁知道祷告的人想的究竟是什么呢?
上天又是否真的能听见他们的声音?
如果真的听见了,那当初为何不许她更顺遂和睦的一生?
呵,秦姝落扬了扬唇,不自觉地自嘲一声。
她垂下眼眸,转头却瞧见萧沁也来了,只是同往日略有些不同,比起从前的朴素简约,如今衣着极为华贵,秦姝落一眼就能看出来她外衣上用的料子都是南城进贡的香云纱,价值千金。
这还不是最打紧的,打紧的是她身后还跟了好几个人伺候着,尤其是身侧离得最近的一个,秦姝落与他打过几回照面,是沈陵川身边常年随侍的林七。
啧。
想来她病了这一场,当真是发生了不少有趣的故事。
萧沁望着秦姝落也不似往日那般冷落,而是温柔有礼道:“见过皇嫂。”
秦姝落颔首,“听闻你前些日子来探望过本宫,可惜本宫身体不适,不能见你,劳你挂念了。”
“哪里的话,嫂嫂身体好,沁儿便安心了。”萧沁如今脱去了稚气,身上反而多了几分柔和。
秦姝落牵了牵嘴角,算是回应,但笑容始终不及眼底。
萧沁也弯了弯唇角,没有同她再多说,如今物是人非,大家俱不相同了。
两人心照不宣地分站在祭天台的两侧,冷眼看着台下早已进场的各级官员和祭祀人员。
秦姝落的笑容也在转身的时候瞬间消失,她现在也没有心力再敷衍旁人了,大家各有所求,但愿上天能让他们都得偿所愿吧。
台下,秦姝落还瞧见了好些个眼熟的叔伯。
从前在盛京生活之时,这些人就常同父亲来往。
秦姝落扯了扯嘴角,恐怕今日又会有一场大戏上演。
巳时一刻,天边的朝阳恰恰好完完全全从山崖的那边升起,橙光铺洒在山川之上,好似给整个人间都镀了一层金光。
日晷上的倒影正中中心。
吉时至。
立春祭祀始。
一年之计在于春,这是多少老百姓盼望着的开春仪式,他们对新的一年所有的美好寄托都放在这儿上面了。
如此,自当是由这个王朝身份最尊贵的人来点燃燔柴炉内的烟火,为他们迎来四季之神。
秦姝落抬眸看着这高耸的台阶,定了定心神,步履稳健,拾级而上。
待她走到祭祀台上,一旁的沈陵川早已候好,为她递上火把。
秦姝落瞧了他一眼,抬手接过火把,就要点燃火焰。
却听身后传来一声洪亮的喝止声。
“慢着!”
秦姝落点火的手一顿,转头只见下面一位熟悉的官员站出身来,“御史大夫陈光钰见过太子妃,沈大人。”
秦姝落拧了拧眉还未开口说话,沈陵川便先道:“陈大人,眼下可是祭天吉时,耽误了时间恐怕不妥吧。”
陈御史道:“沈大人见谅,只是微臣从盛京赶来荆山已久,却一直未能有机会拜见太子殿下,宫中六皇子等人实在是挂念。”
他打头阵,其他的盛京官员便不再畏畏缩缩,纷纷开口道:“是啊,久不见太子出行,臣等甚是担忧。如今却连祭天大典都不出席,这……”
“还请太子妃和沈大人将太子殿下请出,一同祭祀天地,如此才符合规矩啊。”
“就是就是!”众人大声附和着。
沈陵川看着这群盛京来的官员,唇瓣紧绷,压着性子才道:“太子殿下身子不适,实在是不宜出行。如此才特命太子妃代行,也是一片诚心,如何能算是不合规矩?”
“可是太子妃到底只是一介妇孺……”陈御史身后的一个青年官员瘪着嘴不屑道,“怎能当此大任?倒不如在盛京祭天,由六皇子执祭,如此方为正统。”
沈陵川望着他,面容一瞬间就冷了下来,沉静深邃的眼眸中迸射出寒光,倘若眼眸中的杀意能够幻化为实质,这青年官员恐怕早已被他剥皮抽筋了。
“六皇子虽为皇嗣,难不成还能越过太子殿下去不成?”沈陵川反问道。
“可眼下又不见太子殿下,谁知他是生是死?”那青年官员率先按捺不住性子反驳道,“先前还听闻他遭受刺客暗杀,今日不曾现身,恐怕说不过去吧。”
沈陵川冷笑一声,“不知你何处听来的谬言。太子虽是病重,却一直好好地在荆山养病,杨大人此言,可是在诅咒太子?”
“你!你……血口喷人!”那官员气得哑言,性子一急挥袖就要破口大骂,好在是陈御史按住了他。
他抬了抬手,恭敬道:“沈大人,杨大人并非此意,只是如今外头已有不少流言,道是太子殿下贵体有损,我等身为臣子,若不亲眼瞧上一瞧又怎能放心?沈大人也是人臣,定能体会我等的心焦之意。况且立春之祭这样大的盛典,太子殿下也不露面实在是说不过去啊……”
他垂首,似是惋惜道:“还从未听说过哪一朝哪一代祭天,未有皇嗣在场,实在是于礼不合啊。”
秦姝落看着盛京这些个官员,看来今日萧洵不现身他们是不会善罢甘休的。她撇了一眼沈陵川,她倒要看看,沈陵川到底有什么法子躲过这一劫。
她几不可闻地抬了抬唇,好似局外人一般,冷眼看戏。
不想,沈陵川盯着众人,脸上没有半分焦躁的之意,转头瞧了一眼秦姝落,恰巧与她对视上。
“皇嗣,谁说没有?”
秦姝落的眉毛微不可察地皱了皱。
下一瞬,便听他道:
“太子妃有孕了。”
“什么,有孕了?!”
只这一句话就将所有人都炸了个翻天。
底下的官员们顿时愕立当场,无数震惊的神情来不及隐藏。
秦姝落望着沈陵川眼中也有一瞬间的震惊,这沈陵川当真是……胆大包天。但好在她如今也练就了一身喜怒不形于色的本事,心中震惊万分,脸上也不曾表露丝毫。
秦姝落镇静下来,扫视一圈众人,底下的官员还在面面相觑,俱是不敢置信,思量着对策。
偏萧沁脸上是半点诧异也没有,只是不自觉地抬手摸了摸腹部。
秦姝落秀眉紧蹙,眸光与她对视的一瞬,萧沁依旧点头微笑,没有半点异样,只剩下不显山不露水的温柔一片。
还是盛京的官员先反应过来,问道:“可即便是这样,祭天祈福,太子也当现身,否则……”
“否则什么?本官已经说过了,太医有言,太子病重,不宜吹风,否则容易感染伤寒引发旧病,是以特意让未来的太孙替代太子祭天祈福,祈求来年风调雨顺,难道还不够诚心实意吗?”沈陵川望着那御史,眸光锐利得仿佛能将他生吞活剥了,“还是说,御史大人,想要太子以身犯险?拿性命开玩笑?嗯?”
这话说得,不就是陈御史想要太子死吗?
他忙垂首道:“臣不敢。只是……”
“御史大人。”沈陵川抬步走向他,声音忽然变得温柔了起来,陈御史忍不住抬眸看了他一眼,却见沈陵川腰间不知何时挂上了一个极为眼熟的香包。
他微笑着,偏头在他耳边低声道:“陈夫人未能来荆山一道祭祀祈福,当真是一大憾事啊。回去定要替我向伯母问好。”
“不敢,不敢。”陈御史瑟瑟发抖。他从前同沈陵川不过一面之交,想不到这黄毛小儿比起他父亲来竟是阴狠这许多。
他脊背伛偻,颤声道:“太子和太子妃诚心为苍生祈福,无人敢置喙。”
沈陵川拍着他的肩膀,陈御史半边身子都快疼得落了下去,沈陵川微笑道:“那就好。”
陈御史乃是此次盛京官员里的话事人,出行之前,六皇子有言一切听他号令。
可眼下他却这般被人威胁,败下阵来,那杨大人实是看不过眼,喝道:“你放开陈大人,”他一边抬手想要帮陈御史拂开沈陵川的手,一边骂道,“谁知道怀孕是真是假,沈陵川,你也不过是那秦家女身边的一条狗,先前为她做尽恶事,意图谋反,你以为这些事没人、啊——!”
他的手还没碰到沈陵川,便传来一道钻心的剧痛。
只见一道刀光闪过,携带着鲜红的血迹。
杨大人捂着自己的断臂,疼得额角冒汗,再也说不出话来。
沈陵川看着他,淡淡道:“立春大典,原是不宜见血的,可你屡次三番耽搁吉时,还对太子妃和皇嗣不敬,想来天神不会怪罪,就当……是血祭了。”
众人看着断了一臂的杨世和,不由得头皮发麻。
再也不敢再多说什么。
秦姝落淡笑一声,随即顺势道:“来人,杨大人自愿血祭四时之神,此心可感天地。还不将他带下去,好好休养。”
“是。”
秦姝落转身,再不拖泥带水,直接在众人的注视下把火把扔进了燔柴炉。
火焰顿时“噌”地翻滚上涌。
浓烟烈烈,上告天时。
祭天大典照常进行。
三跪九叩、进俎、献礼,一一上演。
秦姝落站在高台之上,平静而又麻木地做着祭祀仪式,从此这荆山的地位便算是坐稳了。
她一垂眸看着这繁荣发展的荆山,心中竟是少见的觉得心安和快乐。
往后就是春耕了,北边的春耕比盛京要晚些,可也等不得多久了。
再过不久,山脚下,半山腰都会种满谷物或是旁的青菜果蔬。
一切都会发展得很好。
很好。
沈陵川将这一切都管理得极为出色。
她想,比起满怀仇恨的她,沈陵川恐怕更适合做这个管理者。
甚至萧沁都比她更有欲望。
呵,秦姝落垂着眼眸,忍不住低笑一声,也不知道是在何时她的心气儿竟已消耗殆尽,再也支撑不起任何冲突和费力了。
“祭天大典,上告于天,今秦家女姝落代萧氏第十七代孙萧洵祭天……惟望四时风调雨顺,年年岁岁无灾无难。”
“此祭,礼成。”
祭天大典完成,荆山所有的官员悬着的心都松了一口气。
众人依次退去,只杨世和的那只断臂还摆放在祭台之上,预示着这场大典的暗潮汹涌。
沈陵川看着大家有序退场也暂时放轻松了一瞬,可也只是一瞬。
眼下虽解了燃眉之急,混过去了立春之祀,但盛京那边必定不会善罢甘休。
沈陵川看着四散离去的背影,负手站在祭天台前,紧抿着唇瓣,神色凝重,恰巧看见还站在一旁看着他的萧沁,垂了垂眸,而后冲身侧的人耳语了两句,萧沁便被身旁伺候的人哄走了。
秦姝落将这一切尽收眼底。
她扯了扯嘴角,这世上的男女情事当真是有趣至极。
从前是怎么也看不上,避之如蛇蝎,如今倒是放在了心尖上,容不得半分怠慢。
待沈陵川处理好所有后事,秦姝落才走到他身边,温声道:“沈大人陪本宫在山上走走吧。”
沈陵川一回眸,就看见她温柔浅笑的模样,刚要开口又见身后的碧书推来了轮椅,秦姝落后退了一步,坐了上去,碧书为她盖好薄毯,立在身后。
秦姝落平静地抬眸看向沈陵川。她如今的身体虚得很,吹不得风,也不能久站久行。
“想来沈大人不会介意本宫不能步行?”
沈陵川看着她,会心一笑,而后走到碧书身侧,碧书自觉地让出位置,沈陵川宽大的手掌扶上把手,然后推着人朝山顶上走去。
沈陵川推着秦姝落,步子不快,速度适中。往日里总是事务繁忙,眼下倒是有机会好好看看这荆山了。
说来,荆山并非是山,而是大庸朝北边最大的群峰,早年间虽被选做猎场,在此处建立了行宫,到底还是比不得盛京多年积蕴繁华。是以当初她和沈陵川接管此地之后,除却加强各处设防守卫一事,最重要的就是建造和翻修了。
眼下的荆山虽不如盛京那般富庶繁华,却也早没了当初的陈旧破败。
尤其是今日的祭天台,修建得豪华威严无比。
可见沈陵川当真是花了不少心思。
一路从祭天台,走向北面最高的见春峰,此地地处逶迤,山路狭窄,只是好在从崖边的小径穿过,上去着实是花费了不少力气。
见春峰是荆山群峰里最高的山脉,也是最险峻的山峰,偏偏风景也是最美的。
可居高临下,看万山青翠,见山下农忙,现勃勃生机。
往南边望去,见春峰前头还有一座东西走向长条状的葳蕤山,恰好将此地与盛京两两相隔,站在荆山的最高处还能隔着葳蕤山同盛京的角楼遥遥相望。
二人一道吹着春日的风,山野上星星点点的野花已经悄然开放,她望着不远处的盛京,心情竟是平静无比。
从前她想尽了办法想要离开那座牢笼,可如今真的出来了,却好像四海无归处。
秦姝落坐在轮椅上,静静地看着眼前的美景,她也不知道自己还能看多久,从前竟不知连平静都是值得奢求的东西。
风吹动着她额间的碎发,发丝飘扬,春日的阳光温暖又和煦地铺洒在她身上,好似镀上了一层金光。
沈陵川垂眸,却看见了她头上的华发,他眼睫微颤,竟是连青丝都已经掩盖不住了。
人未老,鬓先衰。
他看着秦姝落轻叹了口气,低声道:“咱们都老了啊。”
秦姝落弯了弯唇角:“是啊,都老了。还记得本宫是永嘉二十四年认识你们的。”
沈陵川牵动了一下嘴角,淡声道:“若真要算的话,当是二十一年。”
秦姝落失笑出声,眸中透着一丝苍凉悲怆。
他竟是算上了那三年。
可是不管是三年前还是三年后的相识,他们都不曾有过半点好事发生。
她低头敛眸,说出了今天的来意,“你知道的,我的身子骨撑不了多久。”
沈陵川心神一跳,低声唤道:“阿落……”声音近乎呢喃。
秦姝落好似交代后事一般说道:“我知道你身怀抱负,有治理江山的宏图伟业。”
否则当初也不会同她一道想出划山而治的法子。
“如今的荆山也足以你大展身手了。”以沈陵川今日的雷霆手腕,稳住荆山绝非难事。况且,沈陵川并非暴君,此地子民无需她担忧。
只是……
“好好善待陈叔他们,我死之后,魏家再无血脉,魏家军……也只会忠心于你,他们于你有利无弊。”
当初是她打着魏家军的名义带他们出来的,如今她身子不济,总要为这些人筹谋后事。
秦姝落还想多说些什么,可恍惚间发现,自己能挂记惦念的人好像也就这么些了,便是想为他们打算,也没有了。
沈陵川蹙着眉,忙道:“阿落,我会为你遍请名医,你不会死的。”
秦姝落扬了扬唇,看向沈陵川,眸中尽是嘲讽,好似在诉说着她的无能为力。
她淡笑道:“若你允准,不如放我离去,趁我有生之年,还能再看看这万里江山。”
沈陵川张了张嘴,想说些什么,可最后还是合上了嘴巴,他攥紧了拳头,偏头道:“你身子不好,旅途奔波,于你修养不利。”
秦姝落嗤笑一声,讥道:“沈陵川,做不到的事儿便不要轻易说出口,否则会叫人耻笑。”
“秦姝落……”这还是他第一次直呼秦姝落大名,“你当真……就从来都没有对我动心过吗?”
纵使,他们后来所有的合作都是利益驱使,可这样大的筹谋,她心中当真就没有半点动摇吗?
“你知道的,我对你……”他后边的话看着秦姝落唇边的讥诮生生咽了下去。
动心?
秦姝落眺望着远处的盛京城,有过吗?
她记不清了。
她只知道,她不想再同他们有任何瓜葛。
至于沈陵川是不是喜欢过她,她想大抵是有过一瞬的。
只可惜,他的喜欢也不过是一句空谈。
秦姝落看着来时路,短促地笑了一声,而后转瞬消失。
只道:“好好待五公主吧。”
沈陵川眉心一跳。
“我会争取……活到她把孩子生下,替你们圆了这个谎。”
她自己动手调转轮椅的方向,语气轻松随意道,好似在说着这世间最微不足道的事情。
“阿落……”
“你打的不就是这个主意吗?至于是不是男孩儿……沈陵川,你会有办法的,不是吗?”
秦姝落回眸看着他,温婉一笑。
“秦姝落,你的心好狠。”
如此聪慧,却又如此绝情,不给人半点回头的机会,当初的萧洵是如此,他亦是如此。
秦姝落挑眉,究竟是谁心狠,怎么她如此配合他们,叫所有人都得偿所愿,最后还落得一个心狠的恶名呢?
她不再犹疑,抬了抬手,碧书走过来,就要推着轮椅离开。
可身后伴着风声,却听他道:“你知道的,我一直倾慕你。”
“呵。”
碧书推着她的轮椅,咕噜咕噜地离开了。
身影消失在了林间,独留沈陵川在山间吹风。
*
又是一年冬天。
那是秦姝落在荆山度过的第二个冬天。
她卧在榻上,面容灰白憔悴至极,身体已然油尽灯枯,连起身的力气都没有了。
听碧书说萧沁生了个男孩儿,对外道是太子妃诞下麟儿。
秦姝落扯了扯嘴角,是真是假不重要,重要的是……太子去世的消息早已放出去了,那孩子此后会是荆山名正言顺的正统,而荆山也因他有了和盛京掰手腕的筹码。
而这孩子算在她名下,又留着萧家人的血,还是沈陵川的亲生子,就算是滴血验亲又如何,谁能看得出来,况且,沈陵川会护他周全。
一举三得,皆大欢喜。
秦姝落含笑道:“今天是个好日子。”
是死亡,也是新生。
窗外大雪纷飞,碧书闻言,也说:“是啊,外头的梅花都开了,红彤彤的一片,好看极了。”
秦姝落笑笑,又叹息道:“可惜了,还是没等到芙蓉花开的时节。扶我出去看看吧。”
“是。”
那年春天,她在院前种了好多梅花和芙蓉花,可惜了,未能看见芙蓉花盛开的时候。
她坐在空荡荡的大雪屋檐之下,倚靠在长廊上的美人靠上,静看着园中风景。
如今她是仇人也没有了,亲人也没了,身边只剩下碧书了。
天空中雪花飘飘扬扬,园中梅花鲜红盛开,似是故人来。
秦姝落眼中模糊,却怎么也看不清那人的面貌。
她用力地看了看最后实在是觉得累了,便缓缓闭上眼,于当夜溘然长逝。
死前,未有一言。
*
德正元年十二月十八日夜,太子妃落难产,于当晚薨。
听闻当夜,荆山上遍开红梅花,红彤彤的一大片,美得甚是惊艳。
皇孙交由皇姑五公主萧沁抚养,暂代母亲一职,当朝摄政,称为姑母皇太后。沈陵川升太傅一职,共同协理朝事。
自此,荆山开启了德正中兴的时代。
政通人和,国泰民安。
第126章大结局——“小女姓秦,名唤姝落,取静女其姝,光明磊落之意。”
盛京由四公主和六皇子共掌实权, 荆山由五公主和沈陵川携手合作,虽是一分为二,但各取所需, 按说该是圆满的结局。
可偏偏不知何时,盛京城里传出消息, 道太孙并非萧洵遗脉,而是沈陵川为了稳住荆山正统的地位, 狸猫换太子, 弄来的野孩子。
皇嗣有疑此等大事, 岂容有误。
是以盛京头一回如此强硬,不惜大兵压境也要验明正身, 四公主更是放出话来,绝不允许有任何人以任何缘由混淆皇嗣,玷污皇兄血脉, 对不起萧家的列祖列宗。
如今两地以葳蕤山为界, 局势剑拔弩张, 一触即发。
故而不少人都在议论此事。
南城也不例外。
南城的一家酒肆里, 屋内吵得热火朝天, 歌舞作伴,处处喧嚣。
“我就说那盛京的两位主儿绝对不可能轻易看着荆山接过正统的。”一个长着络腮胡的大汉一拍桌子大喊道,“要真叫荆山站稳了脚跟, 往后这周边小国朝拜到底以哪边为尊可就真不好说了!”
他身侧的一个身量瘦小的妇人一指甲掐在他胳膊上, 容貌清秀,微笑着喝道:“小声点儿!”
大汉捂着胳膊, 嘶着气, 讨饶道:“是是是,娘子, 我错了!!我错了!!”
他对面一瘦猴样的男子嗤道:“这可不一定,万一那太孙真的是已故太子的遗脉,盛京两位是听了奸人谗言,届时恐怕就不好收场了。”
“……”
酒肆之内,这般言论比比皆是。
若是旁的地儿断不敢这般放肆地议论朝事,可偏偏此地是南城。
南城虽归盛京掌管,但因着是平南王妃的故地,这些年一直由平南王照看着,有他老人家坐镇,不论是盛京还是荆山无一处敢对此地动手,因此其他地方的老百姓还终日人心惶惶,担忧战乱四起,无处逃灾,这儿却仍旧一片和乐融融。
尤其是眼下正值清明之际,外头还有不少祭祀杂耍的队伍,显得好不热闹。
酒肆最边上的方桌旁,坐着一个身穿白衣的女子,头戴一顶帷帽,身形纤瘦,一瞧便是美人胚子。
窗边微风乍起,吹起帷帽的下端,有好事者以为能窥见真容,却不想只瞧见了精致的下颌线和唇边一颗若隐若现的浅痣,依旧叫人难以忘怀。
她身侧一容貌清丽的女子柔声道:“姑娘,您说沈大人会和他们开战吗?”
秦姝落端起一杯薄酒,浅啜一口,“荆山初建,必定比不过盛京兵强马壮,沈陵川不会跟他们硬碰硬的,只不过此事是盛京拉他下马的最好时机,恐怕接下来他的日子不会好过了。”
碧书若有似无地点点头,而后笑道,“这样也好,想来如今沈大人忙着呢,便再也无暇顾忌您的事儿了。”
闻言,秦姝落轻道:“那是我死了。”
她放下酒杯,晲了碧书一眼,嗤笑一声,“我若不死,你且看呢。”
“他这辈子都寝食难安。”秦姝落淡笑道。
她抬眸,淡淡地看向外头祭祀点燃的火烛,南城多水系,整座城都是依河而建,是以不少人在河边放灯烧纸祈福。
当初姑姑送来的假死药,她原是转手送给了平南王妃,想成全她的心愿,让她金蝉脱壳离了盛京城,可是后来平南王妃还是薨逝了。
原以为此事已了,不想那日赵如春又将药以百日之祭的名义还了回来,也是那时起,她便想好了从此要彻底离开那片虎狼窝。
幸得袁春落相助,佐以汤药确实是展现了油尽灯枯之相,后又在萧沁诞下子嗣之际,服下假死药,如此趁着新旧交替、事务繁忙,沈陵川无暇兼顾之时,她这才得以彻底脱身。
离开的那天,秦姝落的心很平静。
她的亲人爱人皆是亡故,权势本非她所愿,再待下去,她和沈陵川之间必有一死,届时荆山大乱,盛京得势,她也未必会有好下场。
更何况,兴,百姓苦,亡,百姓苦。
如今的荆山,萧沁和沈陵川虽各有算计,但还是利益一致,尚能稳住局面。
也算是对荆山的百姓有个交代。
不过南城虽是安稳地,却也不宜久待。
秦姝落来这儿也只是想看看,宋钰曾经守护过的地方和许姨惦记了半辈子的地方究竟是何种模样,她看着窗外热闹的场景,如今看过了,也就没有遗憾了。
“碧书,我们走吧。”秦姝落轻声呢喃道。
碧书挠头,“姑娘,咱们不去许家看看了吗?赵小姐还在南城没回去呢。”
听人说,平南王也在城外建了座宅子,给平南王妃守墓,大有再也不准备归京的架势。
秦姝落扯了扯嘴角,笑道:“不见了,你探听到她们过得好,我便如意了。”
碧书哦了一声,有些不大明白秦姝落的心思却又好像能理解,大抵是近乡情切,倘若真的见了便舍不得走了吧。
许家宅院。
后宅一偏僻的小院子里,有一口小小的池塘,里面种满了荷花,这会儿还没到盛夏,花还未开起来,只能瞧见漂亮的锦鲤在半大的圆圆荷叶下游来游去。
廊下,摆放着一张躺椅。
躺椅上睡着一个发丝灰白的妇人,她额角已然布满了细纹,却依然能窥见年轻时姣好的容貌。眉眼间尽是平和良善,早没了当初的愁苦。
屋内走出一个年轻的女子,她拿着披风盖在妇人身上,蹲下身,温声道:“母亲,外头凉,要不回屋里睡吧。”
妇人缓缓睁开眼,愣怔了片刻才道:“天又凉了啊。”
赵如春颔首,“待天热些,我为您在亭中搭个葡萄架子,做个秋千吧,到时候便好纳凉了。”
许连夏点了点头,躺在摇椅上,看着湛蓝的天空,缓缓才站起身。
那年冬夜里,她原以为她寿命已尽,可如春却说她早就将假死药给自己服下了。
许连夏扯了扯嘴角,真真假假已经不重要了,重要的是如今她确确实实是圆了自己的心愿,离开了盛京城,回到了从前的住处,再也不用见到那个人了。
许连夏眨了眨眼,又道:“你昨个儿说见到了碧书,可是真的?”
赵如春挠头,“不过是扫见了一眼,可待我去寻又不曾找见,又或许不是吧。”
许连夏笑了笑,“不是便不是吧。大抵她们也只是想报个平安。”
毕竟她们都已经是在史书上薨逝的人了。
她回头,抬眸看了看天空,那样宽阔的天空再也不是被框在四四方方的墙角之中了。
她自由了。
她们都自由了。
酒肆之中,秦姝落扫了一眼外头渐渐暗下来了的天,放下银钱便准备离开。
出门的时候恰与舞狮的队伍迎面相逢,还看见一对年轻的男女正在旁边的小摊上试戴着面具,言笑晏晏,恍惚间想起了少年时期的他们。
秦姝落站在屋檐下,驻足了片刻,才抬步离开。
不想,天空没一会儿就下起了毛毛细雨。
帷帽被打湿了不好视物,秦姝落只好稍稍掀起下端,低头快些行步,未料行人匆匆,来来往往,将她和碧书冲散了。
秦姝落四处寻人,一不小心就撞到了来人身上。
头顶的帷帽也顺势滚落在地,秦姝落后退两步,险些没站稳,好在来人伸手一把将她抓住扶稳了。
“多谢……”秦姝落正欲感谢,不想一抬头,却看见了一张再熟悉不过的面庞。
那一瞬间,身旁匆匆行路避雨的人仿佛都消失不见。
萧洵将手中的雨伞倾斜,挡住秦姝落上方所有的风雨,而后才将眸光投向她,眼神专注而温柔,好似在看着什么稀世珍宝一样。
“姑、娘……“碧书在她身后不远,等赶过来时,看见眼前这一幕也是怔在原地发不出声来。
他一身普通的布衣却依旧压不住身姿挺拔的模样,往日深邃阴暗的眉眼此刻也只剩下了历经世事的平和与安宁,仿佛世间的一切风雨都与他无关。
他柔声道:“不知姑娘尊姓大名。”声音舒朗,眸色温润。
就像是他们第一次相识一般。
一样。
又不一样了。
也不知道过了多久,耳边才传来一道柔和又坚定的声音。
“小女姓秦,名唤姝落,取静女其姝,光明磊落之意。”
“如今的荆山也足以你大展身手了。”以沈陵川今日的雷霆手腕,稳住荆山绝非难事。况且,沈陵川并非暴君,此地子民无需她担忧。
只是……
“好好善待陈叔他们,我死之后,魏家再无血脉,魏家军……也只会忠心于你,他们于你有利无弊。”
当初是她打着魏家军的名义带他们出来的,如今她身子不济,总要为这些人筹谋后事。
秦姝落还想多说些什么,可恍惚间发现,自己能挂记惦念的人好像也就这么些了,便是想为他们打算,也没有了。
沈陵川蹙着眉,忙道:“阿落,我会为你遍请名医,你不会死的。”
秦姝落扬了扬唇,看向沈陵川,眸中尽是嘲讽,好似在诉说着她的无能为力。
她淡笑道:“若你允准,不如放我离去,趁我有生之年,还能再看看这万里江山。”
沈陵川张了张嘴,想说些什么,可最后还是合上了嘴巴,他攥紧了拳头,偏头道:“你身子不好,旅途奔波,于你修养不利。”
秦姝落嗤笑一声,讥道:“沈陵川,做不到的事儿便不要轻易说出口,否则会叫人耻笑。”
“秦姝落……”这还是他第一次直呼秦姝落大名,“你当真……就从来都没有对我动心过吗?”
纵使,他们后来所有的合作都是利益驱使,可这样大的筹谋,她心中当真就没有半点动摇吗?
“你知道的,我对你……”他后边的话看着秦姝落唇边的讥诮生生咽了下去。
动心?
秦姝落眺望着远处的盛京城,有过吗?
她记不清了。
她只知道,她不想再同他们有任何瓜葛。
至于沈陵川是不是喜欢过她,她想大抵是有过一瞬的。
只可惜,他的喜欢也不过是一句空谈。
秦姝落看着来时路,短促地笑了一声,而后转瞬消失。
只道:“好好待五公主吧。”
沈陵川眉心一跳。
“我会争取……活到她把孩子生下,替你们圆了这个谎。”
她自己动手调转轮椅的方向,语气轻松随意道,好似在说着这世间最微不足道的事情。
“阿落……”
“你打的不就是这个主意吗?至于是不是男孩儿……沈陵川,你会有办法的,不是吗?”
秦姝落回眸看着他,温婉一笑。
“秦姝落,你的心好狠。”
如此聪慧,却又如此绝情,不给人半点回头的机会,当初的萧洵是如此,他亦是如此。
秦姝落挑眉,究竟是谁心狠,怎么她如此配合他们,叫所有人都得偿所愿,最后还落得一个心狠的恶名呢?
她不再犹疑,抬了抬手,碧书走过来,就要推着轮椅离开。
可身后伴着风声,却听他道:“你知道的,我一直倾慕你。”
“呵。”
碧书推着她的轮椅,咕噜咕噜地离开了。
身影消失在了林间,独留沈陵川在山间吹风。
*
又是一年冬天。
那是秦姝落在荆山度过的第二个冬天。
她卧在榻上,面容灰白憔悴至极,身体已然油尽灯枯,连起身的力气都没有了。
听碧书说萧沁生了个男孩儿,对外道是太子妃诞下麟儿。
秦姝落扯了扯嘴角,是真是假不重要,重要的是……太子去世的消息早已放出去了,那孩子此后会是荆山名正言顺的正统,而荆山也因他有了和盛京掰手腕的筹码。
而这孩子算在她名下,又留着萧家人的血,还是沈陵川的亲生子,就算是滴血验亲又如何,谁能看得出来,况且,沈陵川会护他周全。
一举三得,皆大欢喜。
秦姝落含笑道:“今天是个好日子。”
是死亡,也是新生。
窗外大雪纷飞,碧书闻言,也说:“是啊,外头的梅花都开了,红彤彤的一片,好看极了。”
秦姝落笑笑,又叹息道:“可惜了,还是没等到芙蓉花开的时节。扶我出去看看吧。”
“是。”
那年春天,她在院前种了好多梅花和芙蓉花,可惜了,未能看见芙蓉花盛开的时候。
她坐在空荡荡的大雪屋檐之下,倚靠在长廊上的美人靠上,静看着园中风景。
如今她是仇人也没有了,亲人也没了,身边只剩下碧书了。
天空中雪花飘飘扬扬,园中梅花鲜红盛开,似是故人来。
秦姝落眼中模糊,却怎么也看不清那人的面貌。
她用力地看了看最后实在是觉得累了,便缓缓闭上眼,于当夜溘然长逝。
死前,未有一言。
*
德正元年十二月十八日夜,太子妃落难产,于当晚薨。
听闻当夜,荆山上遍开红梅花,红彤彤的一大片,美得甚是惊艳。
皇孙交由皇姑五公主萧沁抚养,暂代母亲一职,当朝摄政,称为姑母皇太后。沈陵川升太傅一职,共同协理朝事。
自此,荆山开启了德正中兴的时代。
政通人和,国泰民安。
第126章大结局——“小女姓秦,名唤姝落,取静女其姝,光明磊落之意。”
盛京由四公主和六皇子共掌实权, 荆山由五公主和沈陵川携手合作,虽是一分为二,但各取所需, 按说该是圆满的结局。
可偏偏不知何时,盛京城里传出消息, 道太孙并非萧洵遗脉,而是沈陵川为了稳住荆山正统的地位, 狸猫换太子, 弄来的野孩子。
皇嗣有疑此等大事, 岂容有误。
是以盛京头一回如此强硬,不惜大兵压境也要验明正身, 四公主更是放出话来,绝不允许有任何人以任何缘由混淆皇嗣,玷污皇兄血脉, 对不起萧家的列祖列宗。
如今两地以葳蕤山为界, 局势剑拔弩张, 一触即发。
故而不少人都在议论此事。
南城也不例外。
南城的一家酒肆里, 屋内吵得热火朝天, 歌舞作伴,处处喧嚣。
“我就说那盛京的两位主儿绝对不可能轻易看着荆山接过正统的。”一个长着络腮胡的大汉一拍桌子大喊道,“要真叫荆山站稳了脚跟, 往后这周边小国朝拜到底以哪边为尊可就真不好说了!”
他身侧的一个身量瘦小的妇人一指甲掐在他胳膊上, 容貌清秀,微笑着喝道:“小声点儿!”
大汉捂着胳膊, 嘶着气, 讨饶道:“是是是,娘子, 我错了!!我错了!!”
他对面一瘦猴样的男子嗤道:“这可不一定,万一那太孙真的是已故太子的遗脉,盛京两位是听了奸人谗言,届时恐怕就不好收场了。”
“……”
酒肆之内,这般言论比比皆是。
若是旁的地儿断不敢这般放肆地议论朝事,可偏偏此地是南城。
南城虽归盛京掌管,但因着是平南王妃的故地,这些年一直由平南王照看着,有他老人家坐镇,不论是盛京还是荆山无一处敢对此地动手,因此其他地方的老百姓还终日人心惶惶,担忧战乱四起,无处逃灾,这儿却仍旧一片和乐融融。
尤其是眼下正值清明之际,外头还有不少祭祀杂耍的队伍,显得好不热闹。
酒肆最边上的方桌旁,坐着一个身穿白衣的女子,头戴一顶帷帽,身形纤瘦,一瞧便是美人胚子。
窗边微风乍起,吹起帷帽的下端,有好事者以为能窥见真容,却不想只瞧见了精致的下颌线和唇边一颗若隐若现的浅痣,依旧叫人难以忘怀。
她身侧一容貌清丽的女子柔声道:“姑娘,您说沈大人会和他们开战吗?”
秦姝落端起一杯薄酒,浅啜一口,“荆山初建,必定比不过盛京兵强马壮,沈陵川不会跟他们硬碰硬的,只不过此事是盛京拉他下马的最好时机,恐怕接下来他的日子不会好过了。”
碧书若有似无地点点头,而后笑道,“这样也好,想来如今沈大人忙着呢,便再也无暇顾忌您的事儿了。”
闻言,秦姝落轻道:“那是我死了。”
她放下酒杯,晲了碧书一眼,嗤笑一声,“我若不死,你且看呢。”
“他这辈子都寝食难安。”秦姝落淡笑道。
她抬眸,淡淡地看向外头祭祀点燃的火烛,南城多水系,整座城都是依河而建,是以不少人在河边放灯烧纸祈福。
当初姑姑送来的假死药,她原是转手送给了平南王妃,想成全她的心愿,让她金蝉脱壳离了盛京城,可是后来平南王妃还是薨逝了。
原以为此事已了,不想那日赵如春又将药以百日之祭的名义还了回来,也是那时起,她便想好了从此要彻底离开那片虎狼窝。
幸得袁春落相助,佐以汤药确实是展现了油尽灯枯之相,后又在萧沁诞下子嗣之际,服下假死药,如此趁着新旧交替、事务繁忙,沈陵川无暇兼顾之时,她这才得以彻底脱身。
离开的那天,秦姝落的心很平静。
她的亲人爱人皆是亡故,权势本非她所愿,再待下去,她和沈陵川之间必有一死,届时荆山大乱,盛京得势,她也未必会有好下场。
更何况,兴,百姓苦,亡,百姓苦。
如今的荆山,萧沁和沈陵川虽各有算计,但还是利益一致,尚能稳住局面。
也算是对荆山的百姓有个交代。
不过南城虽是安稳地,却也不宜久待。
秦姝落来这儿也只是想看看,宋钰曾经守护过的地方和许姨惦记了半辈子的地方究竟是何种模样,她看着窗外热闹的场景,如今看过了,也就没有遗憾了。
“碧书,我们走吧。”秦姝落轻声呢喃道。
碧书挠头,“姑娘,咱们不去许家看看了吗?赵小姐还在南城没回去呢。”
听人说,平南王也在城外建了座宅子,给平南王妃守墓,大有再也不准备归京的架势。
秦姝落扯了扯嘴角,笑道:“不见了,你探听到她们过得好,我便如意了。”
碧书哦了一声,有些不大明白秦姝落的心思却又好像能理解,大抵是近乡情切,倘若真的见了便舍不得走了吧。
许家宅院。
后宅一偏僻的小院子里,有一口小小的池塘,里面种满了荷花,这会儿还没到盛夏,花还未开起来,只能瞧见漂亮的锦鲤在半大的圆圆荷叶下游来游去。
廊下,摆放着一张躺椅。
躺椅上睡着一个发丝灰白的妇人,她额角已然布满了细纹,却依然能窥见年轻时姣好的容貌。眉眼间尽是平和良善,早没了当初的愁苦。
屋内走出一个年轻的女子,她拿着披风盖在妇人身上,蹲下身,温声道:“母亲,外头凉,要不回屋里睡吧。”
妇人缓缓睁开眼,愣怔了片刻才道:“天又凉了啊。”
赵如春颔首,“待天热些,我为您在亭中搭个葡萄架子,做个秋千吧,到时候便好纳凉了。”
许连夏点了点头,躺在摇椅上,看着湛蓝的天空,缓缓才站起身。
那年冬夜里,她原以为她寿命已尽,可如春却说她早就将假死药给自己服下了。
许连夏扯了扯嘴角,真真假假已经不重要了,重要的是如今她确确实实是圆了自己的心愿,离开了盛京城,回到了从前的住处,再也不用见到那个人了。
许连夏眨了眨眼,又道:“你昨个儿说见到了碧书,可是真的?”
赵如春挠头,“不过是扫见了一眼,可待我去寻又不曾找见,又或许不是吧。”
许连夏笑了笑,“不是便不是吧。大抵她们也只是想报个平安。”
毕竟她们都已经是在史书上薨逝的人了。
她回头,抬眸看了看天空,那样宽阔的天空再也不是被框在四四方方的墙角之中了。
她自由了。
她们都自由了。
酒肆之中,秦姝落扫了一眼外头渐渐暗下来了的天,放下银钱便准备离开。
出门的时候恰与舞狮的队伍迎面相逢,还看见一对年轻的男女正在旁边的小摊上试戴着面具,言笑晏晏,恍惚间想起了少年时期的他们。
秦姝落站在屋檐下,驻足了片刻,才抬步离开。
不想,天空没一会儿就下起了毛毛细雨。
帷帽被打湿了不好视物,秦姝落只好稍稍掀起下端,低头快些行步,未料行人匆匆,来来往往,将她和碧书冲散了。
秦姝落四处寻人,一不小心就撞到了来人身上。
头顶的帷帽也顺势滚落在地,秦姝落后退两步,险些没站稳,好在来人伸手一把将她抓住扶稳了。
“多谢……”秦姝落正欲感谢,不想一抬头,却看见了一张再熟悉不过的面庞。
那一瞬间,身旁匆匆行路避雨的人仿佛都消失不见。
萧洵将手中的雨伞倾斜,挡住秦姝落上方所有的风雨,而后才将眸光投向她,眼神专注而温柔,好似在看着什么稀世珍宝一样。
“姑、娘……“碧书在她身后不远,等赶过来时,看见眼前这一幕也是怔在原地发不出声来。
他一身普通的布衣却依旧压不住身姿挺拔的模样,往日深邃阴暗的眉眼此刻也只剩下了历经世事的平和与安宁,仿佛世间的一切风雨都与他无关。
他柔声道:“不知姑娘尊姓大名。”声音舒朗,眸色温润。
就像是他们第一次相识一般。
一样。
又不一样了。
也不知道过了多久,耳边才传来一道柔和又坚定的声音。
“小女姓秦,名唤姝落,取静女其姝,光明磊落之意。”
“如今的荆山也足以你大展身手了。”以沈陵川今日的雷霆手腕,稳住荆山绝非难事。况且,沈陵川并非暴君,此地子民无需她担忧。
只是……
“好好善待陈叔他们,我死之后,魏家再无血脉,魏家军……也只会忠心于你,他们于你有利无弊。”
当初是她打着魏家军的名义带他们出来的,如今她身子不济,总要为这些人筹谋后事。
秦姝落还想多说些什么,可恍惚间发现,自己能挂记惦念的人好像也就这么些了,便是想为他们打算,也没有了。
沈陵川蹙着眉,忙道:“阿落,我会为你遍请名医,你不会死的。”
秦姝落扬了扬唇,看向沈陵川,眸中尽是嘲讽,好似在诉说着她的无能为力。
她淡笑道:“若你允准,不如放我离去,趁我有生之年,还能再看看这万里江山。”
沈陵川张了张嘴,想说些什么,可最后还是合上了嘴巴,他攥紧了拳头,偏头道:“你身子不好,旅途奔波,于你修养不利。”
秦姝落嗤笑一声,讥道:“沈陵川,做不到的事儿便不要轻易说出口,否则会叫人耻笑。”
“秦姝落……”这还是他第一次直呼秦姝落大名,“你当真……就从来都没有对我动心过吗?”
纵使,他们后来所有的合作都是利益驱使,可这样大的筹谋,她心中当真就没有半点动摇吗?
“你知道的,我对你……”他后边的话看着秦姝落唇边的讥诮生生咽了下去。
动心?
秦姝落眺望着远处的盛京城,有过吗?
她记不清了。
她只知道,她不想再同他们有任何瓜葛。
至于沈陵川是不是喜欢过她,她想大抵是有过一瞬的。
只可惜,他的喜欢也不过是一句空谈。
秦姝落看着来时路,短促地笑了一声,而后转瞬消失。
只道:“好好待五公主吧。”
沈陵川眉心一跳。
“我会争取……活到她把孩子生下,替你们圆了这个谎。”
她自己动手调转轮椅的方向,语气轻松随意道,好似在说着这世间最微不足道的事情。
“阿落……”
“你打的不就是这个主意吗?至于是不是男孩儿……沈陵川,你会有办法的,不是吗?”
秦姝落回眸看着他,温婉一笑。
“秦姝落,你的心好狠。”
如此聪慧,却又如此绝情,不给人半点回头的机会,当初的萧洵是如此,他亦是如此。
秦姝落挑眉,究竟是谁心狠,怎么她如此配合他们,叫所有人都得偿所愿,最后还落得一个心狠的恶名呢?
她不再犹疑,抬了抬手,碧书走过来,就要推着轮椅离开。
可身后伴着风声,却听他道:“你知道的,我一直倾慕你。”
“呵。”
碧书推着她的轮椅,咕噜咕噜地离开了。
身影消失在了林间,独留沈陵川在山间吹风。
*
又是一年冬天。
那是秦姝落在荆山度过的第二个冬天。
她卧在榻上,面容灰白憔悴至极,身体已然油尽灯枯,连起身的力气都没有了。
听碧书说萧沁生了个男孩儿,对外道是太子妃诞下麟儿。
秦姝落扯了扯嘴角,是真是假不重要,重要的是……太子去世的消息早已放出去了,那孩子此后会是荆山名正言顺的正统,而荆山也因他有了和盛京掰手腕的筹码。
而这孩子算在她名下,又留着萧家人的血,还是沈陵川的亲生子,就算是滴血验亲又如何,谁能看得出来,况且,沈陵川会护他周全。
一举三得,皆大欢喜。
秦姝落含笑道:“今天是个好日子。”
是死亡,也是新生。
窗外大雪纷飞,碧书闻言,也说:“是啊,外头的梅花都开了,红彤彤的一片,好看极了。”
秦姝落笑笑,又叹息道:“可惜了,还是没等到芙蓉花开的时节。扶我出去看看吧。”
“是。”
那年春天,她在院前种了好多梅花和芙蓉花,可惜了,未能看见芙蓉花盛开的时候。
她坐在空荡荡的大雪屋檐之下,倚靠在长廊上的美人靠上,静看着园中风景。
如今她是仇人也没有了,亲人也没了,身边只剩下碧书了。
天空中雪花飘飘扬扬,园中梅花鲜红盛开,似是故人来。
秦姝落眼中模糊,却怎么也看不清那人的面貌。
她用力地看了看最后实在是觉得累了,便缓缓闭上眼,于当夜溘然长逝。
死前,未有一言。
*
德正元年十二月十八日夜,太子妃落难产,于当晚薨。
听闻当夜,荆山上遍开红梅花,红彤彤的一大片,美得甚是惊艳。
皇孙交由皇姑五公主萧沁抚养,暂代母亲一职,当朝摄政,称为姑母皇太后。沈陵川升太傅一职,共同协理朝事。
自此,荆山开启了德正中兴的时代。
政通人和,国泰民安。
第126章大结局——“小女姓秦,名唤姝落,取静女其姝,光明磊落之意。”
盛京由四公主和六皇子共掌实权, 荆山由五公主和沈陵川携手合作,虽是一分为二,但各取所需, 按说该是圆满的结局。
可偏偏不知何时,盛京城里传出消息, 道太孙并非萧洵遗脉,而是沈陵川为了稳住荆山正统的地位, 狸猫换太子, 弄来的野孩子。
皇嗣有疑此等大事, 岂容有误。
是以盛京头一回如此强硬,不惜大兵压境也要验明正身, 四公主更是放出话来,绝不允许有任何人以任何缘由混淆皇嗣,玷污皇兄血脉, 对不起萧家的列祖列宗。
如今两地以葳蕤山为界, 局势剑拔弩张, 一触即发。
故而不少人都在议论此事。
南城也不例外。
南城的一家酒肆里, 屋内吵得热火朝天, 歌舞作伴,处处喧嚣。
“我就说那盛京的两位主儿绝对不可能轻易看着荆山接过正统的。”一个长着络腮胡的大汉一拍桌子大喊道,“要真叫荆山站稳了脚跟, 往后这周边小国朝拜到底以哪边为尊可就真不好说了!”
他身侧的一个身量瘦小的妇人一指甲掐在他胳膊上, 容貌清秀,微笑着喝道:“小声点儿!”
大汉捂着胳膊, 嘶着气, 讨饶道:“是是是,娘子, 我错了!!我错了!!”
他对面一瘦猴样的男子嗤道:“这可不一定,万一那太孙真的是已故太子的遗脉,盛京两位是听了奸人谗言,届时恐怕就不好收场了。”
“……”
酒肆之内,这般言论比比皆是。
若是旁的地儿断不敢这般放肆地议论朝事,可偏偏此地是南城。
南城虽归盛京掌管,但因着是平南王妃的故地,这些年一直由平南王照看着,有他老人家坐镇,不论是盛京还是荆山无一处敢对此地动手,因此其他地方的老百姓还终日人心惶惶,担忧战乱四起,无处逃灾,这儿却仍旧一片和乐融融。
尤其是眼下正值清明之际,外头还有不少祭祀杂耍的队伍,显得好不热闹。
酒肆最边上的方桌旁,坐着一个身穿白衣的女子,头戴一顶帷帽,身形纤瘦,一瞧便是美人胚子。
窗边微风乍起,吹起帷帽的下端,有好事者以为能窥见真容,却不想只瞧见了精致的下颌线和唇边一颗若隐若现的浅痣,依旧叫人难以忘怀。
她身侧一容貌清丽的女子柔声道:“姑娘,您说沈大人会和他们开战吗?”
秦姝落端起一杯薄酒,浅啜一口,“荆山初建,必定比不过盛京兵强马壮,沈陵川不会跟他们硬碰硬的,只不过此事是盛京拉他下马的最好时机,恐怕接下来他的日子不会好过了。”
碧书若有似无地点点头,而后笑道,“这样也好,想来如今沈大人忙着呢,便再也无暇顾忌您的事儿了。”
闻言,秦姝落轻道:“那是我死了。”
她放下酒杯,晲了碧书一眼,嗤笑一声,“我若不死,你且看呢。”
“他这辈子都寝食难安。”秦姝落淡笑道。
她抬眸,淡淡地看向外头祭祀点燃的火烛,南城多水系,整座城都是依河而建,是以不少人在河边放灯烧纸祈福。
当初姑姑送来的假死药,她原是转手送给了平南王妃,想成全她的心愿,让她金蝉脱壳离了盛京城,可是后来平南王妃还是薨逝了。
原以为此事已了,不想那日赵如春又将药以百日之祭的名义还了回来,也是那时起,她便想好了从此要彻底离开那片虎狼窝。
幸得袁春落相助,佐以汤药确实是展现了油尽灯枯之相,后又在萧沁诞下子嗣之际,服下假死药,如此趁着新旧交替、事务繁忙,沈陵川无暇兼顾之时,她这才得以彻底脱身。
离开的那天,秦姝落的心很平静。
她的亲人爱人皆是亡故,权势本非她所愿,再待下去,她和沈陵川之间必有一死,届时荆山大乱,盛京得势,她也未必会有好下场。
更何况,兴,百姓苦,亡,百姓苦。
如今的荆山,萧沁和沈陵川虽各有算计,但还是利益一致,尚能稳住局面。
也算是对荆山的百姓有个交代。
不过南城虽是安稳地,却也不宜久待。
秦姝落来这儿也只是想看看,宋钰曾经守护过的地方和许姨惦记了半辈子的地方究竟是何种模样,她看着窗外热闹的场景,如今看过了,也就没有遗憾了。
“碧书,我们走吧。”秦姝落轻声呢喃道。
碧书挠头,“姑娘,咱们不去许家看看了吗?赵小姐还在南城没回去呢。”
听人说,平南王也在城外建了座宅子,给平南王妃守墓,大有再也不准备归京的架势。
秦姝落扯了扯嘴角,笑道:“不见了,你探听到她们过得好,我便如意了。”
碧书哦了一声,有些不大明白秦姝落的心思却又好像能理解,大抵是近乡情切,倘若真的见了便舍不得走了吧。
许家宅院。
后宅一偏僻的小院子里,有一口小小的池塘,里面种满了荷花,这会儿还没到盛夏,花还未开起来,只能瞧见漂亮的锦鲤在半大的圆圆荷叶下游来游去。
廊下,摆放着一张躺椅。
躺椅上睡着一个发丝灰白的妇人,她额角已然布满了细纹,却依然能窥见年轻时姣好的容貌。眉眼间尽是平和良善,早没了当初的愁苦。
屋内走出一个年轻的女子,她拿着披风盖在妇人身上,蹲下身,温声道:“母亲,外头凉,要不回屋里睡吧。”
妇人缓缓睁开眼,愣怔了片刻才道:“天又凉了啊。”
赵如春颔首,“待天热些,我为您在亭中搭个葡萄架子,做个秋千吧,到时候便好纳凉了。”
许连夏点了点头,躺在摇椅上,看着湛蓝的天空,缓缓才站起身。
那年冬夜里,她原以为她寿命已尽,可如春却说她早就将假死药给自己服下了。
许连夏扯了扯嘴角,真真假假已经不重要了,重要的是如今她确确实实是圆了自己的心愿,离开了盛京城,回到了从前的住处,再也不用见到那个人了。
许连夏眨了眨眼,又道:“你昨个儿说见到了碧书,可是真的?”
赵如春挠头,“不过是扫见了一眼,可待我去寻又不曾找见,又或许不是吧。”
许连夏笑了笑,“不是便不是吧。大抵她们也只是想报个平安。”
毕竟她们都已经是在史书上薨逝的人了。
她回头,抬眸看了看天空,那样宽阔的天空再也不是被框在四四方方的墙角之中了。
她自由了。
她们都自由了。
酒肆之中,秦姝落扫了一眼外头渐渐暗下来了的天,放下银钱便准备离开。
出门的时候恰与舞狮的队伍迎面相逢,还看见一对年轻的男女正在旁边的小摊上试戴着面具,言笑晏晏,恍惚间想起了少年时期的他们。
秦姝落站在屋檐下,驻足了片刻,才抬步离开。
不想,天空没一会儿就下起了毛毛细雨。
帷帽被打湿了不好视物,秦姝落只好稍稍掀起下端,低头快些行步,未料行人匆匆,来来往往,将她和碧书冲散了。
秦姝落四处寻人,一不小心就撞到了来人身上。
头顶的帷帽也顺势滚落在地,秦姝落后退两步,险些没站稳,好在来人伸手一把将她抓住扶稳了。
“多谢……”秦姝落正欲感谢,不想一抬头,却看见了一张再熟悉不过的面庞。
那一瞬间,身旁匆匆行路避雨的人仿佛都消失不见。
萧洵将手中的雨伞倾斜,挡住秦姝落上方所有的风雨,而后才将眸光投向她,眼神专注而温柔,好似在看着什么稀世珍宝一样。
“姑、娘……“碧书在她身后不远,等赶过来时,看见眼前这一幕也是怔在原地发不出声来。
他一身普通的布衣却依旧压不住身姿挺拔的模样,往日深邃阴暗的眉眼此刻也只剩下了历经世事的平和与安宁,仿佛世间的一切风雨都与他无关。
他柔声道:“不知姑娘尊姓大名。”声音舒朗,眸色温润。
就像是他们第一次相识一般。
一样。
又不一样了。
也不知道过了多久,耳边才传来一道柔和又坚定的声音。
“小女姓秦,名唤姝落,取静女其姝,光明磊落之意。”
“如今的荆山也足以你大展身手了。”以沈陵川今日的雷霆手腕,稳住荆山绝非难事。况且,沈陵川并非暴君,此地子民无需她担忧。
只是……
“好好善待陈叔他们,我死之后,魏家再无血脉,魏家军……也只会忠心于你,他们于你有利无弊。”
当初是她打着魏家军的名义带他们出来的,如今她身子不济,总要为这些人筹谋后事。
秦姝落还想多说些什么,可恍惚间发现,自己能挂记惦念的人好像也就这么些了,便是想为他们打算,也没有了。
沈陵川蹙着眉,忙道:“阿落,我会为你遍请名医,你不会死的。”
秦姝落扬了扬唇,看向沈陵川,眸中尽是嘲讽,好似在诉说着她的无能为力。
她淡笑道:“若你允准,不如放我离去,趁我有生之年,还能再看看这万里江山。”
沈陵川张了张嘴,想说些什么,可最后还是合上了嘴巴,他攥紧了拳头,偏头道:“你身子不好,旅途奔波,于你修养不利。”
秦姝落嗤笑一声,讥道:“沈陵川,做不到的事儿便不要轻易说出口,否则会叫人耻笑。”
“秦姝落……”这还是他第一次直呼秦姝落大名,“你当真……就从来都没有对我动心过吗?”
纵使,他们后来所有的合作都是利益驱使,可这样大的筹谋,她心中当真就没有半点动摇吗?
“你知道的,我对你……”他后边的话看着秦姝落唇边的讥诮生生咽了下去。
动心?
秦姝落眺望着远处的盛京城,有过吗?
她记不清了。
她只知道,她不想再同他们有任何瓜葛。
至于沈陵川是不是喜欢过她,她想大抵是有过一瞬的。
只可惜,他的喜欢也不过是一句空谈。
秦姝落看着来时路,短促地笑了一声,而后转瞬消失。
只道:“好好待五公主吧。”
沈陵川眉心一跳。
“我会争取……活到她把孩子生下,替你们圆了这个谎。”
她自己动手调转轮椅的方向,语气轻松随意道,好似在说着这世间最微不足道的事情。
“阿落……”
“你打的不就是这个主意吗?至于是不是男孩儿……沈陵川,你会有办法的,不是吗?”
秦姝落回眸看着他,温婉一笑。
“秦姝落,你的心好狠。”
如此聪慧,却又如此绝情,不给人半点回头的机会,当初的萧洵是如此,他亦是如此。
秦姝落挑眉,究竟是谁心狠,怎么她如此配合他们,叫所有人都得偿所愿,最后还落得一个心狠的恶名呢?
她不再犹疑,抬了抬手,碧书走过来,就要推着轮椅离开。
可身后伴着风声,却听他道:“你知道的,我一直倾慕你。”
“呵。”
碧书推着她的轮椅,咕噜咕噜地离开了。
身影消失在了林间,独留沈陵川在山间吹风。
*
又是一年冬天。
那是秦姝落在荆山度过的第二个冬天。
她卧在榻上,面容灰白憔悴至极,身体已然油尽灯枯,连起身的力气都没有了。
听碧书说萧沁生了个男孩儿,对外道是太子妃诞下麟儿。
秦姝落扯了扯嘴角,是真是假不重要,重要的是……太子去世的消息早已放出去了,那孩子此后会是荆山名正言顺的正统,而荆山也因他有了和盛京掰手腕的筹码。
而这孩子算在她名下,又留着萧家人的血,还是沈陵川的亲生子,就算是滴血验亲又如何,谁能看得出来,况且,沈陵川会护他周全。
一举三得,皆大欢喜。
秦姝落含笑道:“今天是个好日子。”
是死亡,也是新生。
窗外大雪纷飞,碧书闻言,也说:“是啊,外头的梅花都开了,红彤彤的一片,好看极了。”
秦姝落笑笑,又叹息道:“可惜了,还是没等到芙蓉花开的时节。扶我出去看看吧。”
“是。”
那年春天,她在院前种了好多梅花和芙蓉花,可惜了,未能看见芙蓉花盛开的时候。
她坐在空荡荡的大雪屋檐之下,倚靠在长廊上的美人靠上,静看着园中风景。
如今她是仇人也没有了,亲人也没了,身边只剩下碧书了。
天空中雪花飘飘扬扬,园中梅花鲜红盛开,似是故人来。
秦姝落眼中模糊,却怎么也看不清那人的面貌。
她用力地看了看最后实在是觉得累了,便缓缓闭上眼,于当夜溘然长逝。
死前,未有一言。
*
德正元年十二月十八日夜,太子妃落难产,于当晚薨。
听闻当夜,荆山上遍开红梅花,红彤彤的一大片,美得甚是惊艳。
皇孙交由皇姑五公主萧沁抚养,暂代母亲一职,当朝摄政,称为姑母皇太后。沈陵川升太傅一职,共同协理朝事。
自此,荆山开启了德正中兴的时代。
政通人和,国泰民安。
第126章大结局——“小女姓秦,名唤姝落,取静女其姝,光明磊落之意。”
盛京由四公主和六皇子共掌实权, 荆山由五公主和沈陵川携手合作,虽是一分为二,但各取所需, 按说该是圆满的结局。
可偏偏不知何时,盛京城里传出消息, 道太孙并非萧洵遗脉,而是沈陵川为了稳住荆山正统的地位, 狸猫换太子, 弄来的野孩子。
皇嗣有疑此等大事, 岂容有误。
是以盛京头一回如此强硬,不惜大兵压境也要验明正身, 四公主更是放出话来,绝不允许有任何人以任何缘由混淆皇嗣,玷污皇兄血脉, 对不起萧家的列祖列宗。
如今两地以葳蕤山为界, 局势剑拔弩张, 一触即发。
故而不少人都在议论此事。
南城也不例外。
南城的一家酒肆里, 屋内吵得热火朝天, 歌舞作伴,处处喧嚣。
“我就说那盛京的两位主儿绝对不可能轻易看着荆山接过正统的。”一个长着络腮胡的大汉一拍桌子大喊道,“要真叫荆山站稳了脚跟, 往后这周边小国朝拜到底以哪边为尊可就真不好说了!”
他身侧的一个身量瘦小的妇人一指甲掐在他胳膊上, 容貌清秀,微笑着喝道:“小声点儿!”
大汉捂着胳膊, 嘶着气, 讨饶道:“是是是,娘子, 我错了!!我错了!!”
他对面一瘦猴样的男子嗤道:“这可不一定,万一那太孙真的是已故太子的遗脉,盛京两位是听了奸人谗言,届时恐怕就不好收场了。”
“……”
酒肆之内,这般言论比比皆是。
若是旁的地儿断不敢这般放肆地议论朝事,可偏偏此地是南城。
南城虽归盛京掌管,但因着是平南王妃的故地,这些年一直由平南王照看着,有他老人家坐镇,不论是盛京还是荆山无一处敢对此地动手,因此其他地方的老百姓还终日人心惶惶,担忧战乱四起,无处逃灾,这儿却仍旧一片和乐融融。
尤其是眼下正值清明之际,外头还有不少祭祀杂耍的队伍,显得好不热闹。
酒肆最边上的方桌旁,坐着一个身穿白衣的女子,头戴一顶帷帽,身形纤瘦,一瞧便是美人胚子。
窗边微风乍起,吹起帷帽的下端,有好事者以为能窥见真容,却不想只瞧见了精致的下颌线和唇边一颗若隐若现的浅痣,依旧叫人难以忘怀。
她身侧一容貌清丽的女子柔声道:“姑娘,您说沈大人会和他们开战吗?”
秦姝落端起一杯薄酒,浅啜一口,“荆山初建,必定比不过盛京兵强马壮,沈陵川不会跟他们硬碰硬的,只不过此事是盛京拉他下马的最好时机,恐怕接下来他的日子不会好过了。”
碧书若有似无地点点头,而后笑道,“这样也好,想来如今沈大人忙着呢,便再也无暇顾忌您的事儿了。”
闻言,秦姝落轻道:“那是我死了。”
她放下酒杯,晲了碧书一眼,嗤笑一声,“我若不死,你且看呢。”
“他这辈子都寝食难安。”秦姝落淡笑道。
她抬眸,淡淡地看向外头祭祀点燃的火烛,南城多水系,整座城都是依河而建,是以不少人在河边放灯烧纸祈福。
当初姑姑送来的假死药,她原是转手送给了平南王妃,想成全她的心愿,让她金蝉脱壳离了盛京城,可是后来平南王妃还是薨逝了。
原以为此事已了,不想那日赵如春又将药以百日之祭的名义还了回来,也是那时起,她便想好了从此要彻底离开那片虎狼窝。
幸得袁春落相助,佐以汤药确实是展现了油尽灯枯之相,后又在萧沁诞下子嗣之际,服下假死药,如此趁着新旧交替、事务繁忙,沈陵川无暇兼顾之时,她这才得以彻底脱身。
离开的那天,秦姝落的心很平静。
她的亲人爱人皆是亡故,权势本非她所愿,再待下去,她和沈陵川之间必有一死,届时荆山大乱,盛京得势,她也未必会有好下场。
更何况,兴,百姓苦,亡,百姓苦。
如今的荆山,萧沁和沈陵川虽各有算计,但还是利益一致,尚能稳住局面。
也算是对荆山的百姓有个交代。
不过南城虽是安稳地,却也不宜久待。
秦姝落来这儿也只是想看看,宋钰曾经守护过的地方和许姨惦记了半辈子的地方究竟是何种模样,她看着窗外热闹的场景,如今看过了,也就没有遗憾了。
“碧书,我们走吧。”秦姝落轻声呢喃道。
碧书挠头,“姑娘,咱们不去许家看看了吗?赵小姐还在南城没回去呢。”
听人说,平南王也在城外建了座宅子,给平南王妃守墓,大有再也不准备归京的架势。
秦姝落扯了扯嘴角,笑道:“不见了,你探听到她们过得好,我便如意了。”
碧书哦了一声,有些不大明白秦姝落的心思却又好像能理解,大抵是近乡情切,倘若真的见了便舍不得走了吧。
许家宅院。
后宅一偏僻的小院子里,有一口小小的池塘,里面种满了荷花,这会儿还没到盛夏,花还未开起来,只能瞧见漂亮的锦鲤在半大的圆圆荷叶下游来游去。
廊下,摆放着一张躺椅。
躺椅上睡着一个发丝灰白的妇人,她额角已然布满了细纹,却依然能窥见年轻时姣好的容貌。眉眼间尽是平和良善,早没了当初的愁苦。
屋内走出一个年轻的女子,她拿着披风盖在妇人身上,蹲下身,温声道:“母亲,外头凉,要不回屋里睡吧。”
妇人缓缓睁开眼,愣怔了片刻才道:“天又凉了啊。”
赵如春颔首,“待天热些,我为您在亭中搭个葡萄架子,做个秋千吧,到时候便好纳凉了。”
许连夏点了点头,躺在摇椅上,看着湛蓝的天空,缓缓才站起身。
那年冬夜里,她原以为她寿命已尽,可如春却说她早就将假死药给自己服下了。
许连夏扯了扯嘴角,真真假假已经不重要了,重要的是如今她确确实实是圆了自己的心愿,离开了盛京城,回到了从前的住处,再也不用见到那个人了。
许连夏眨了眨眼,又道:“你昨个儿说见到了碧书,可是真的?”
赵如春挠头,“不过是扫见了一眼,可待我去寻又不曾找见,又或许不是吧。”
许连夏笑了笑,“不是便不是吧。大抵她们也只是想报个平安。”
毕竟她们都已经是在史书上薨逝的人了。
她回头,抬眸看了看天空,那样宽阔的天空再也不是被框在四四方方的墙角之中了。
她自由了。
她们都自由了。
酒肆之中,秦姝落扫了一眼外头渐渐暗下来了的天,放下银钱便准备离开。
出门的时候恰与舞狮的队伍迎面相逢,还看见一对年轻的男女正在旁边的小摊上试戴着面具,言笑晏晏,恍惚间想起了少年时期的他们。
秦姝落站在屋檐下,驻足了片刻,才抬步离开。
不想,天空没一会儿就下起了毛毛细雨。
帷帽被打湿了不好视物,秦姝落只好稍稍掀起下端,低头快些行步,未料行人匆匆,来来往往,将她和碧书冲散了。
秦姝落四处寻人,一不小心就撞到了来人身上。
头顶的帷帽也顺势滚落在地,秦姝落后退两步,险些没站稳,好在来人伸手一把将她抓住扶稳了。
“多谢……”秦姝落正欲感谢,不想一抬头,却看见了一张再熟悉不过的面庞。
那一瞬间,身旁匆匆行路避雨的人仿佛都消失不见。
萧洵将手中的雨伞倾斜,挡住秦姝落上方所有的风雨,而后才将眸光投向她,眼神专注而温柔,好似在看着什么稀世珍宝一样。
“姑、娘……“碧书在她身后不远,等赶过来时,看见眼前这一幕也是怔在原地发不出声来。
他一身普通的布衣却依旧压不住身姿挺拔的模样,往日深邃阴暗的眉眼此刻也只剩下了历经世事的平和与安宁,仿佛世间的一切风雨都与他无关。
他柔声道:“不知姑娘尊姓大名。”声音舒朗,眸色温润。
就像是他们第一次相识一般。
一样。
又不一样了。
也不知道过了多久,耳边才传来一道柔和又坚定的声音。
“小女姓秦,名唤姝落,取静女其姝,光明磊落之意。”
“如今的荆山也足以你大展身手了。”以沈陵川今日的雷霆手腕,稳住荆山绝非难事。况且,沈陵川并非暴君,此地子民无需她担忧。
只是……
“好好善待陈叔他们,我死之后,魏家再无血脉,魏家军……也只会忠心于你,他们于你有利无弊。”
当初是她打着魏家军的名义带他们出来的,如今她身子不济,总要为这些人筹谋后事。
秦姝落还想多说些什么,可恍惚间发现,自己能挂记惦念的人好像也就这么些了,便是想为他们打算,也没有了。
沈陵川蹙着眉,忙道:“阿落,我会为你遍请名医,你不会死的。”
秦姝落扬了扬唇,看向沈陵川,眸中尽是嘲讽,好似在诉说着她的无能为力。
她淡笑道:“若你允准,不如放我离去,趁我有生之年,还能再看看这万里江山。”
沈陵川张了张嘴,想说些什么,可最后还是合上了嘴巴,他攥紧了拳头,偏头道:“你身子不好,旅途奔波,于你修养不利。”
秦姝落嗤笑一声,讥道:“沈陵川,做不到的事儿便不要轻易说出口,否则会叫人耻笑。”
“秦姝落……”这还是他第一次直呼秦姝落大名,“你当真……就从来都没有对我动心过吗?”
纵使,他们后来所有的合作都是利益驱使,可这样大的筹谋,她心中当真就没有半点动摇吗?
“你知道的,我对你……”他后边的话看着秦姝落唇边的讥诮生生咽了下去。
动心?
秦姝落眺望着远处的盛京城,有过吗?
她记不清了。
她只知道,她不想再同他们有任何瓜葛。
至于沈陵川是不是喜欢过她,她想大抵是有过一瞬的。
只可惜,他的喜欢也不过是一句空谈。
秦姝落看着来时路,短促地笑了一声,而后转瞬消失。
只道:“好好待五公主吧。”
沈陵川眉心一跳。
“我会争取……活到她把孩子生下,替你们圆了这个谎。”
她自己动手调转轮椅的方向,语气轻松随意道,好似在说着这世间最微不足道的事情。
“阿落……”
“你打的不就是这个主意吗?至于是不是男孩儿……沈陵川,你会有办法的,不是吗?”
秦姝落回眸看着他,温婉一笑。
“秦姝落,你的心好狠。”
如此聪慧,却又如此绝情,不给人半点回头的机会,当初的萧洵是如此,他亦是如此。
秦姝落挑眉,究竟是谁心狠,怎么她如此配合他们,叫所有人都得偿所愿,最后还落得一个心狠的恶名呢?
她不再犹疑,抬了抬手,碧书走过来,就要推着轮椅离开。
可身后伴着风声,却听他道:“你知道的,我一直倾慕你。”
“呵。”
碧书推着她的轮椅,咕噜咕噜地离开了。
身影消失在了林间,独留沈陵川在山间吹风。
*
又是一年冬天。
那是秦姝落在荆山度过的第二个冬天。
她卧在榻上,面容灰白憔悴至极,身体已然油尽灯枯,连起身的力气都没有了。
听碧书说萧沁生了个男孩儿,对外道是太子妃诞下麟儿。
秦姝落扯了扯嘴角,是真是假不重要,重要的是……太子去世的消息早已放出去了,那孩子此后会是荆山名正言顺的正统,而荆山也因他有了和盛京掰手腕的筹码。
而这孩子算在她名下,又留着萧家人的血,还是沈陵川的亲生子,就算是滴血验亲又如何,谁能看得出来,况且,沈陵川会护他周全。
一举三得,皆大欢喜。
秦姝落含笑道:“今天是个好日子。”
是死亡,也是新生。
窗外大雪纷飞,碧书闻言,也说:“是啊,外头的梅花都开了,红彤彤的一片,好看极了。”
秦姝落笑笑,又叹息道:“可惜了,还是没等到芙蓉花开的时节。扶我出去看看吧。”
“是。”
那年春天,她在院前种了好多梅花和芙蓉花,可惜了,未能看见芙蓉花盛开的时候。
她坐在空荡荡的大雪屋檐之下,倚靠在长廊上的美人靠上,静看着园中风景。
如今她是仇人也没有了,亲人也没了,身边只剩下碧书了。
天空中雪花飘飘扬扬,园中梅花鲜红盛开,似是故人来。
秦姝落眼中模糊,却怎么也看不清那人的面貌。
她用力地看了看最后实在是觉得累了,便缓缓闭上眼,于当夜溘然长逝。
死前,未有一言。
*
德正元年十二月十八日夜,太子妃落难产,于当晚薨。
听闻当夜,荆山上遍开红梅花,红彤彤的一大片,美得甚是惊艳。
皇孙交由皇姑五公主萧沁抚养,暂代母亲一职,当朝摄政,称为姑母皇太后。沈陵川升太傅一职,共同协理朝事。
自此,荆山开启了德正中兴的时代。
政通人和,国泰民安。
第126章大结局——“小女姓秦,名唤姝落,取静女其姝,光明磊落之意。”
盛京由四公主和六皇子共掌实权, 荆山由五公主和沈陵川携手合作,虽是一分为二,但各取所需, 按说该是圆满的结局。
可偏偏不知何时,盛京城里传出消息, 道太孙并非萧洵遗脉,而是沈陵川为了稳住荆山正统的地位, 狸猫换太子, 弄来的野孩子。
皇嗣有疑此等大事, 岂容有误。
是以盛京头一回如此强硬,不惜大兵压境也要验明正身, 四公主更是放出话来,绝不允许有任何人以任何缘由混淆皇嗣,玷污皇兄血脉, 对不起萧家的列祖列宗。
如今两地以葳蕤山为界, 局势剑拔弩张, 一触即发。
故而不少人都在议论此事。
南城也不例外。
南城的一家酒肆里, 屋内吵得热火朝天, 歌舞作伴,处处喧嚣。
“我就说那盛京的两位主儿绝对不可能轻易看着荆山接过正统的。”一个长着络腮胡的大汉一拍桌子大喊道,“要真叫荆山站稳了脚跟, 往后这周边小国朝拜到底以哪边为尊可就真不好说了!”
他身侧的一个身量瘦小的妇人一指甲掐在他胳膊上, 容貌清秀,微笑着喝道:“小声点儿!”
大汉捂着胳膊, 嘶着气, 讨饶道:“是是是,娘子, 我错了!!我错了!!”
他对面一瘦猴样的男子嗤道:“这可不一定,万一那太孙真的是已故太子的遗脉,盛京两位是听了奸人谗言,届时恐怕就不好收场了。”
“……”
酒肆之内,这般言论比比皆是。
若是旁的地儿断不敢这般放肆地议论朝事,可偏偏此地是南城。
南城虽归盛京掌管,但因着是平南王妃的故地,这些年一直由平南王照看着,有他老人家坐镇,不论是盛京还是荆山无一处敢对此地动手,因此其他地方的老百姓还终日人心惶惶,担忧战乱四起,无处逃灾,这儿却仍旧一片和乐融融。
尤其是眼下正值清明之际,外头还有不少祭祀杂耍的队伍,显得好不热闹。
酒肆最边上的方桌旁,坐着一个身穿白衣的女子,头戴一顶帷帽,身形纤瘦,一瞧便是美人胚子。
窗边微风乍起,吹起帷帽的下端,有好事者以为能窥见真容,却不想只瞧见了精致的下颌线和唇边一颗若隐若现的浅痣,依旧叫人难以忘怀。
她身侧一容貌清丽的女子柔声道:“姑娘,您说沈大人会和他们开战吗?”
秦姝落端起一杯薄酒,浅啜一口,“荆山初建,必定比不过盛京兵强马壮,沈陵川不会跟他们硬碰硬的,只不过此事是盛京拉他下马的最好时机,恐怕接下来他的日子不会好过了。”
碧书若有似无地点点头,而后笑道,“这样也好,想来如今沈大人忙着呢,便再也无暇顾忌您的事儿了。”
闻言,秦姝落轻道:“那是我死了。”
她放下酒杯,晲了碧书一眼,嗤笑一声,“我若不死,你且看呢。”
“他这辈子都寝食难安。”秦姝落淡笑道。
她抬眸,淡淡地看向外头祭祀点燃的火烛,南城多水系,整座城都是依河而建,是以不少人在河边放灯烧纸祈福。
当初姑姑送来的假死药,她原是转手送给了平南王妃,想成全她的心愿,让她金蝉脱壳离了盛京城,可是后来平南王妃还是薨逝了。
原以为此事已了,不想那日赵如春又将药以百日之祭的名义还了回来,也是那时起,她便想好了从此要彻底离开那片虎狼窝。
幸得袁春落相助,佐以汤药确实是展现了油尽灯枯之相,后又在萧沁诞下子嗣之际,服下假死药,如此趁着新旧交替、事务繁忙,沈陵川无暇兼顾之时,她这才得以彻底脱身。
离开的那天,秦姝落的心很平静。
她的亲人爱人皆是亡故,权势本非她所愿,再待下去,她和沈陵川之间必有一死,届时荆山大乱,盛京得势,她也未必会有好下场。
更何况,兴,百姓苦,亡,百姓苦。
如今的荆山,萧沁和沈陵川虽各有算计,但还是利益一致,尚能稳住局面。
也算是对荆山的百姓有个交代。
不过南城虽是安稳地,却也不宜久待。
秦姝落来这儿也只是想看看,宋钰曾经守护过的地方和许姨惦记了半辈子的地方究竟是何种模样,她看着窗外热闹的场景,如今看过了,也就没有遗憾了。
“碧书,我们走吧。”秦姝落轻声呢喃道。
碧书挠头,“姑娘,咱们不去许家看看了吗?赵小姐还在南城没回去呢。”
听人说,平南王也在城外建了座宅子,给平南王妃守墓,大有再也不准备归京的架势。
秦姝落扯了扯嘴角,笑道:“不见了,你探听到她们过得好,我便如意了。”
碧书哦了一声,有些不大明白秦姝落的心思却又好像能理解,大抵是近乡情切,倘若真的见了便舍不得走了吧。
许家宅院。
后宅一偏僻的小院子里,有一口小小的池塘,里面种满了荷花,这会儿还没到盛夏,花还未开起来,只能瞧见漂亮的锦鲤在半大的圆圆荷叶下游来游去。
廊下,摆放着一张躺椅。
躺椅上睡着一个发丝灰白的妇人,她额角已然布满了细纹,却依然能窥见年轻时姣好的容貌。眉眼间尽是平和良善,早没了当初的愁苦。
屋内走出一个年轻的女子,她拿着披风盖在妇人身上,蹲下身,温声道:“母亲,外头凉,要不回屋里睡吧。”
妇人缓缓睁开眼,愣怔了片刻才道:“天又凉了啊。”
赵如春颔首,“待天热些,我为您在亭中搭个葡萄架子,做个秋千吧,到时候便好纳凉了。”
许连夏点了点头,躺在摇椅上,看着湛蓝的天空,缓缓才站起身。
那年冬夜里,她原以为她寿命已尽,可如春却说她早就将假死药给自己服下了。
许连夏扯了扯嘴角,真真假假已经不重要了,重要的是如今她确确实实是圆了自己的心愿,离开了盛京城,回到了从前的住处,再也不用见到那个人了。
许连夏眨了眨眼,又道:“你昨个儿说见到了碧书,可是真的?”
赵如春挠头,“不过是扫见了一眼,可待我去寻又不曾找见,又或许不是吧。”
许连夏笑了笑,“不是便不是吧。大抵她们也只是想报个平安。”
毕竟她们都已经是在史书上薨逝的人了。
她回头,抬眸看了看天空,那样宽阔的天空再也不是被框在四四方方的墙角之中了。
她自由了。
她们都自由了。
酒肆之中,秦姝落扫了一眼外头渐渐暗下来了的天,放下银钱便准备离开。
出门的时候恰与舞狮的队伍迎面相逢,还看见一对年轻的男女正在旁边的小摊上试戴着面具,言笑晏晏,恍惚间想起了少年时期的他们。
秦姝落站在屋檐下,驻足了片刻,才抬步离开。
不想,天空没一会儿就下起了毛毛细雨。
帷帽被打湿了不好视物,秦姝落只好稍稍掀起下端,低头快些行步,未料行人匆匆,来来往往,将她和碧书冲散了。
秦姝落四处寻人,一不小心就撞到了来人身上。
头顶的帷帽也顺势滚落在地,秦姝落后退两步,险些没站稳,好在来人伸手一把将她抓住扶稳了。
“多谢……”秦姝落正欲感谢,不想一抬头,却看见了一张再熟悉不过的面庞。
那一瞬间,身旁匆匆行路避雨的人仿佛都消失不见。
萧洵将手中的雨伞倾斜,挡住秦姝落上方所有的风雨,而后才将眸光投向她,眼神专注而温柔,好似在看着什么稀世珍宝一样。
“姑、娘……“碧书在她身后不远,等赶过来时,看见眼前这一幕也是怔在原地发不出声来。
他一身普通的布衣却依旧压不住身姿挺拔的模样,往日深邃阴暗的眉眼此刻也只剩下了历经世事的平和与安宁,仿佛世间的一切风雨都与他无关。
他柔声道:“不知姑娘尊姓大名。”声音舒朗,眸色温润。
就像是他们第一次相识一般。
一样。
又不一样了。
也不知道过了多久,耳边才传来一道柔和又坚定的声音。
“小女姓秦,名唤姝落,取静女其姝,光明磊落之意。”
“如今的荆山也足以你大展身手了。”以沈陵川今日的雷霆手腕,稳住荆山绝非难事。况且,沈陵川并非暴君,此地子民无需她担忧。
只是……
“好好善待陈叔他们,我死之后,魏家再无血脉,魏家军……也只会忠心于你,他们于你有利无弊。”
当初是她打着魏家军的名义带他们出来的,如今她身子不济,总要为这些人筹谋后事。
秦姝落还想多说些什么,可恍惚间发现,自己能挂记惦念的人好像也就这么些了,便是想为他们打算,也没有了。
沈陵川蹙着眉,忙道:“阿落,我会为你遍请名医,你不会死的。”
秦姝落扬了扬唇,看向沈陵川,眸中尽是嘲讽,好似在诉说着她的无能为力。
她淡笑道:“若你允准,不如放我离去,趁我有生之年,还能再看看这万里江山。”
沈陵川张了张嘴,想说些什么,可最后还是合上了嘴巴,他攥紧了拳头,偏头道:“你身子不好,旅途奔波,于你修养不利。”
秦姝落嗤笑一声,讥道:“沈陵川,做不到的事儿便不要轻易说出口,否则会叫人耻笑。”
“秦姝落……”这还是他第一次直呼秦姝落大名,“你当真……就从来都没有对我动心过吗?”
纵使,他们后来所有的合作都是利益驱使,可这样大的筹谋,她心中当真就没有半点动摇吗?
“你知道的,我对你……”他后边的话看着秦姝落唇边的讥诮生生咽了下去。
动心?
秦姝落眺望着远处的盛京城,有过吗?
她记不清了。
她只知道,她不想再同他们有任何瓜葛。
至于沈陵川是不是喜欢过她,她想大抵是有过一瞬的。
只可惜,他的喜欢也不过是一句空谈。
秦姝落看着来时路,短促地笑了一声,而后转瞬消失。
只道:“好好待五公主吧。”
沈陵川眉心一跳。
“我会争取……活到她把孩子生下,替你们圆了这个谎。”
她自己动手调转轮椅的方向,语气轻松随意道,好似在说着这世间最微不足道的事情。
“阿落……”
“你打的不就是这个主意吗?至于是不是男孩儿……沈陵川,你会有办法的,不是吗?”
秦姝落回眸看着他,温婉一笑。
“秦姝落,你的心好狠。”
如此聪慧,却又如此绝情,不给人半点回头的机会,当初的萧洵是如此,他亦是如此。
秦姝落挑眉,究竟是谁心狠,怎么她如此配合他们,叫所有人都得偿所愿,最后还落得一个心狠的恶名呢?
她不再犹疑,抬了抬手,碧书走过来,就要推着轮椅离开。
可身后伴着风声,却听他道:“你知道的,我一直倾慕你。”
“呵。”
碧书推着她的轮椅,咕噜咕噜地离开了。
身影消失在了林间,独留沈陵川在山间吹风。
*
又是一年冬天。
那是秦姝落在荆山度过的第二个冬天。
她卧在榻上,面容灰白憔悴至极,身体已然油尽灯枯,连起身的力气都没有了。
听碧书说萧沁生了个男孩儿,对外道是太子妃诞下麟儿。
秦姝落扯了扯嘴角,是真是假不重要,重要的是……太子去世的消息早已放出去了,那孩子此后会是荆山名正言顺的正统,而荆山也因他有了和盛京掰手腕的筹码。
而这孩子算在她名下,又留着萧家人的血,还是沈陵川的亲生子,就算是滴血验亲又如何,谁能看得出来,况且,沈陵川会护他周全。
一举三得,皆大欢喜。
秦姝落含笑道:“今天是个好日子。”
是死亡,也是新生。
窗外大雪纷飞,碧书闻言,也说:“是啊,外头的梅花都开了,红彤彤的一片,好看极了。”
秦姝落笑笑,又叹息道:“可惜了,还是没等到芙蓉花开的时节。扶我出去看看吧。”
“是。”
那年春天,她在院前种了好多梅花和芙蓉花,可惜了,未能看见芙蓉花盛开的时候。
她坐在空荡荡的大雪屋檐之下,倚靠在长廊上的美人靠上,静看着园中风景。
如今她是仇人也没有了,亲人也没了,身边只剩下碧书了。
天空中雪花飘飘扬扬,园中梅花鲜红盛开,似是故人来。
秦姝落眼中模糊,却怎么也看不清那人的面貌。
她用力地看了看最后实在是觉得累了,便缓缓闭上眼,于当夜溘然长逝。
死前,未有一言。
*
德正元年十二月十八日夜,太子妃落难产,于当晚薨。
听闻当夜,荆山上遍开红梅花,红彤彤的一大片,美得甚是惊艳。
皇孙交由皇姑五公主萧沁抚养,暂代母亲一职,当朝摄政,称为姑母皇太后。沈陵川升太傅一职,共同协理朝事。
自此,荆山开启了德正中兴的时代。
政通人和,国泰民安。
第126章大结局——“小女姓秦,名唤姝落,取静女其姝,光明磊落之意。”
盛京由四公主和六皇子共掌实权, 荆山由五公主和沈陵川携手合作,虽是一分为二,但各取所需, 按说该是圆满的结局。
可偏偏不知何时,盛京城里传出消息, 道太孙并非萧洵遗脉,而是沈陵川为了稳住荆山正统的地位, 狸猫换太子, 弄来的野孩子。
皇嗣有疑此等大事, 岂容有误。
是以盛京头一回如此强硬,不惜大兵压境也要验明正身, 四公主更是放出话来,绝不允许有任何人以任何缘由混淆皇嗣,玷污皇兄血脉, 对不起萧家的列祖列宗。
如今两地以葳蕤山为界, 局势剑拔弩张, 一触即发。
故而不少人都在议论此事。
南城也不例外。
南城的一家酒肆里, 屋内吵得热火朝天, 歌舞作伴,处处喧嚣。
“我就说那盛京的两位主儿绝对不可能轻易看着荆山接过正统的。”一个长着络腮胡的大汉一拍桌子大喊道,“要真叫荆山站稳了脚跟, 往后这周边小国朝拜到底以哪边为尊可就真不好说了!”
他身侧的一个身量瘦小的妇人一指甲掐在他胳膊上, 容貌清秀,微笑着喝道:“小声点儿!”
大汉捂着胳膊, 嘶着气, 讨饶道:“是是是,娘子, 我错了!!我错了!!”
他对面一瘦猴样的男子嗤道:“这可不一定,万一那太孙真的是已故太子的遗脉,盛京两位是听了奸人谗言,届时恐怕就不好收场了。”
“……”
酒肆之内,这般言论比比皆是。
若是旁的地儿断不敢这般放肆地议论朝事,可偏偏此地是南城。
南城虽归盛京掌管,但因着是平南王妃的故地,这些年一直由平南王照看着,有他老人家坐镇,不论是盛京还是荆山无一处敢对此地动手,因此其他地方的老百姓还终日人心惶惶,担忧战乱四起,无处逃灾,这儿却仍旧一片和乐融融。
尤其是眼下正值清明之际,外头还有不少祭祀杂耍的队伍,显得好不热闹。
酒肆最边上的方桌旁,坐着一个身穿白衣的女子,头戴一顶帷帽,身形纤瘦,一瞧便是美人胚子。
窗边微风乍起,吹起帷帽的下端,有好事者以为能窥见真容,却不想只瞧见了精致的下颌线和唇边一颗若隐若现的浅痣,依旧叫人难以忘怀。
她身侧一容貌清丽的女子柔声道:“姑娘,您说沈大人会和他们开战吗?”
秦姝落端起一杯薄酒,浅啜一口,“荆山初建,必定比不过盛京兵强马壮,沈陵川不会跟他们硬碰硬的,只不过此事是盛京拉他下马的最好时机,恐怕接下来他的日子不会好过了。”
碧书若有似无地点点头,而后笑道,“这样也好,想来如今沈大人忙着呢,便再也无暇顾忌您的事儿了。”
闻言,秦姝落轻道:“那是我死了。”
她放下酒杯,晲了碧书一眼,嗤笑一声,“我若不死,你且看呢。”
“他这辈子都寝食难安。”秦姝落淡笑道。
她抬眸,淡淡地看向外头祭祀点燃的火烛,南城多水系,整座城都是依河而建,是以不少人在河边放灯烧纸祈福。
当初姑姑送来的假死药,她原是转手送给了平南王妃,想成全她的心愿,让她金蝉脱壳离了盛京城,可是后来平南王妃还是薨逝了。
原以为此事已了,不想那日赵如春又将药以百日之祭的名义还了回来,也是那时起,她便想好了从此要彻底离开那片虎狼窝。
幸得袁春落相助,佐以汤药确实是展现了油尽灯枯之相,后又在萧沁诞下子嗣之际,服下假死药,如此趁着新旧交替、事务繁忙,沈陵川无暇兼顾之时,她这才得以彻底脱身。
离开的那天,秦姝落的心很平静。
她的亲人爱人皆是亡故,权势本非她所愿,再待下去,她和沈陵川之间必有一死,届时荆山大乱,盛京得势,她也未必会有好下场。
更何况,兴,百姓苦,亡,百姓苦。
如今的荆山,萧沁和沈陵川虽各有算计,但还是利益一致,尚能稳住局面。
也算是对荆山的百姓有个交代。
不过南城虽是安稳地,却也不宜久待。
秦姝落来这儿也只是想看看,宋钰曾经守护过的地方和许姨惦记了半辈子的地方究竟是何种模样,她看着窗外热闹的场景,如今看过了,也就没有遗憾了。
“碧书,我们走吧。”秦姝落轻声呢喃道。
碧书挠头,“姑娘,咱们不去许家看看了吗?赵小姐还在南城没回去呢。”
听人说,平南王也在城外建了座宅子,给平南王妃守墓,大有再也不准备归京的架势。
秦姝落扯了扯嘴角,笑道:“不见了,你探听到她们过得好,我便如意了。”
碧书哦了一声,有些不大明白秦姝落的心思却又好像能理解,大抵是近乡情切,倘若真的见了便舍不得走了吧。
许家宅院。
后宅一偏僻的小院子里,有一口小小的池塘,里面种满了荷花,这会儿还没到盛夏,花还未开起来,只能瞧见漂亮的锦鲤在半大的圆圆荷叶下游来游去。
廊下,摆放着一张躺椅。
躺椅上睡着一个发丝灰白的妇人,她额角已然布满了细纹,却依然能窥见年轻时姣好的容貌。眉眼间尽是平和良善,早没了当初的愁苦。
屋内走出一个年轻的女子,她拿着披风盖在妇人身上,蹲下身,温声道:“母亲,外头凉,要不回屋里睡吧。”
妇人缓缓睁开眼,愣怔了片刻才道:“天又凉了啊。”
赵如春颔首,“待天热些,我为您在亭中搭个葡萄架子,做个秋千吧,到时候便好纳凉了。”
许连夏点了点头,躺在摇椅上,看着湛蓝的天空,缓缓才站起身。
那年冬夜里,她原以为她寿命已尽,可如春却说她早就将假死药给自己服下了。
许连夏扯了扯嘴角,真真假假已经不重要了,重要的是如今她确确实实是圆了自己的心愿,离开了盛京城,回到了从前的住处,再也不用见到那个人了。
许连夏眨了眨眼,又道:“你昨个儿说见到了碧书,可是真的?”
赵如春挠头,“不过是扫见了一眼,可待我去寻又不曾找见,又或许不是吧。”
许连夏笑了笑,“不是便不是吧。大抵她们也只是想报个平安。”
毕竟她们都已经是在史书上薨逝的人了。
她回头,抬眸看了看天空,那样宽阔的天空再也不是被框在四四方方的墙角之中了。
她自由了。
她们都自由了。
酒肆之中,秦姝落扫了一眼外头渐渐暗下来了的天,放下银钱便准备离开。
出门的时候恰与舞狮的队伍迎面相逢,还看见一对年轻的男女正在旁边的小摊上试戴着面具,言笑晏晏,恍惚间想起了少年时期的他们。
秦姝落站在屋檐下,驻足了片刻,才抬步离开。
不想,天空没一会儿就下起了毛毛细雨。
帷帽被打湿了不好视物,秦姝落只好稍稍掀起下端,低头快些行步,未料行人匆匆,来来往往,将她和碧书冲散了。
秦姝落四处寻人,一不小心就撞到了来人身上。
头顶的帷帽也顺势滚落在地,秦姝落后退两步,险些没站稳,好在来人伸手一把将她抓住扶稳了。
“多谢……”秦姝落正欲感谢,不想一抬头,却看见了一张再熟悉不过的面庞。
那一瞬间,身旁匆匆行路避雨的人仿佛都消失不见。
萧洵将手中的雨伞倾斜,挡住秦姝落上方所有的风雨,而后才将眸光投向她,眼神专注而温柔,好似在看着什么稀世珍宝一样。
“姑、娘……“碧书在她身后不远,等赶过来时,看见眼前这一幕也是怔在原地发不出声来。
他一身普通的布衣却依旧压不住身姿挺拔的模样,往日深邃阴暗的眉眼此刻也只剩下了历经世事的平和与安宁,仿佛世间的一切风雨都与他无关。
他柔声道:“不知姑娘尊姓大名。”声音舒朗,眸色温润。
就像是他们第一次相识一般。
一样。
又不一样了。
也不知道过了多久,耳边才传来一道柔和又坚定的声音。
“小女姓秦,名唤姝落,取静女其姝,光明磊落之意。”
“如今的荆山也足以你大展身手了。”以沈陵川今日的雷霆手腕,稳住荆山绝非难事。况且,沈陵川并非暴君,此地子民无需她担忧。
只是……
“好好善待陈叔他们,我死之后,魏家再无血脉,魏家军……也只会忠心于你,他们于你有利无弊。”
当初是她打着魏家军的名义带他们出来的,如今她身子不济,总要为这些人筹谋后事。
秦姝落还想多说些什么,可恍惚间发现,自己能挂记惦念的人好像也就这么些了,便是想为他们打算,也没有了。
沈陵川蹙着眉,忙道:“阿落,我会为你遍请名医,你不会死的。”
秦姝落扬了扬唇,看向沈陵川,眸中尽是嘲讽,好似在诉说着她的无能为力。
她淡笑道:“若你允准,不如放我离去,趁我有生之年,还能再看看这万里江山。”
沈陵川张了张嘴,想说些什么,可最后还是合上了嘴巴,他攥紧了拳头,偏头道:“你身子不好,旅途奔波,于你修养不利。”
秦姝落嗤笑一声,讥道:“沈陵川,做不到的事儿便不要轻易说出口,否则会叫人耻笑。”
“秦姝落……”这还是他第一次直呼秦姝落大名,“你当真……就从来都没有对我动心过吗?”
纵使,他们后来所有的合作都是利益驱使,可这样大的筹谋,她心中当真就没有半点动摇吗?
“你知道的,我对你……”他后边的话看着秦姝落唇边的讥诮生生咽了下去。
动心?
秦姝落眺望着远处的盛京城,有过吗?
她记不清了。
她只知道,她不想再同他们有任何瓜葛。
至于沈陵川是不是喜欢过她,她想大抵是有过一瞬的。
只可惜,他的喜欢也不过是一句空谈。
秦姝落看着来时路,短促地笑了一声,而后转瞬消失。
只道:“好好待五公主吧。”
沈陵川眉心一跳。
“我会争取……活到她把孩子生下,替你们圆了这个谎。”
她自己动手调转轮椅的方向,语气轻松随意道,好似在说着这世间最微不足道的事情。
“阿落……”
“你打的不就是这个主意吗?至于是不是男孩儿……沈陵川,你会有办法的,不是吗?”
秦姝落回眸看着他,温婉一笑。
“秦姝落,你的心好狠。”
如此聪慧,却又如此绝情,不给人半点回头的机会,当初的萧洵是如此,他亦是如此。
秦姝落挑眉,究竟是谁心狠,怎么她如此配合他们,叫所有人都得偿所愿,最后还落得一个心狠的恶名呢?
她不再犹疑,抬了抬手,碧书走过来,就要推着轮椅离开。
可身后伴着风声,却听他道:“你知道的,我一直倾慕你。”
“呵。”
碧书推着她的轮椅,咕噜咕噜地离开了。
身影消失在了林间,独留沈陵川在山间吹风。
*
又是一年冬天。
那是秦姝落在荆山度过的第二个冬天。
她卧在榻上,面容灰白憔悴至极,身体已然油尽灯枯,连起身的力气都没有了。
听碧书说萧沁生了个男孩儿,对外道是太子妃诞下麟儿。
秦姝落扯了扯嘴角,是真是假不重要,重要的是……太子去世的消息早已放出去了,那孩子此后会是荆山名正言顺的正统,而荆山也因他有了和盛京掰手腕的筹码。
而这孩子算在她名下,又留着萧家人的血,还是沈陵川的亲生子,就算是滴血验亲又如何,谁能看得出来,况且,沈陵川会护他周全。
一举三得,皆大欢喜。
秦姝落含笑道:“今天是个好日子。”
是死亡,也是新生。
窗外大雪纷飞,碧书闻言,也说:“是啊,外头的梅花都开了,红彤彤的一片,好看极了。”
秦姝落笑笑,又叹息道:“可惜了,还是没等到芙蓉花开的时节。扶我出去看看吧。”
“是。”
那年春天,她在院前种了好多梅花和芙蓉花,可惜了,未能看见芙蓉花盛开的时候。
她坐在空荡荡的大雪屋檐之下,倚靠在长廊上的美人靠上,静看着园中风景。
如今她是仇人也没有了,亲人也没了,身边只剩下碧书了。
天空中雪花飘飘扬扬,园中梅花鲜红盛开,似是故人来。
秦姝落眼中模糊,却怎么也看不清那人的面貌。
她用力地看了看最后实在是觉得累了,便缓缓闭上眼,于当夜溘然长逝。
死前,未有一言。
*
德正元年十二月十八日夜,太子妃落难产,于当晚薨。
听闻当夜,荆山上遍开红梅花,红彤彤的一大片,美得甚是惊艳。
皇孙交由皇姑五公主萧沁抚养,暂代母亲一职,当朝摄政,称为姑母皇太后。沈陵川升太傅一职,共同协理朝事。
自此,荆山开启了德正中兴的时代。
政通人和,国泰民安。
第126章大结局——“小女姓秦,名唤姝落,取静女其姝,光明磊落之意。”
盛京由四公主和六皇子共掌实权, 荆山由五公主和沈陵川携手合作,虽是一分为二,但各取所需, 按说该是圆满的结局。
可偏偏不知何时,盛京城里传出消息, 道太孙并非萧洵遗脉,而是沈陵川为了稳住荆山正统的地位, 狸猫换太子, 弄来的野孩子。
皇嗣有疑此等大事, 岂容有误。
是以盛京头一回如此强硬,不惜大兵压境也要验明正身, 四公主更是放出话来,绝不允许有任何人以任何缘由混淆皇嗣,玷污皇兄血脉, 对不起萧家的列祖列宗。
如今两地以葳蕤山为界, 局势剑拔弩张, 一触即发。
故而不少人都在议论此事。
南城也不例外。
南城的一家酒肆里, 屋内吵得热火朝天, 歌舞作伴,处处喧嚣。
“我就说那盛京的两位主儿绝对不可能轻易看着荆山接过正统的。”一个长着络腮胡的大汉一拍桌子大喊道,“要真叫荆山站稳了脚跟, 往后这周边小国朝拜到底以哪边为尊可就真不好说了!”
他身侧的一个身量瘦小的妇人一指甲掐在他胳膊上, 容貌清秀,微笑着喝道:“小声点儿!”
大汉捂着胳膊, 嘶着气, 讨饶道:“是是是,娘子, 我错了!!我错了!!”
他对面一瘦猴样的男子嗤道:“这可不一定,万一那太孙真的是已故太子的遗脉,盛京两位是听了奸人谗言,届时恐怕就不好收场了。”
“……”
酒肆之内,这般言论比比皆是。
若是旁的地儿断不敢这般放肆地议论朝事,可偏偏此地是南城。
南城虽归盛京掌管,但因着是平南王妃的故地,这些年一直由平南王照看着,有他老人家坐镇,不论是盛京还是荆山无一处敢对此地动手,因此其他地方的老百姓还终日人心惶惶,担忧战乱四起,无处逃灾,这儿却仍旧一片和乐融融。
尤其是眼下正值清明之际,外头还有不少祭祀杂耍的队伍,显得好不热闹。
酒肆最边上的方桌旁,坐着一个身穿白衣的女子,头戴一顶帷帽,身形纤瘦,一瞧便是美人胚子。
窗边微风乍起,吹起帷帽的下端,有好事者以为能窥见真容,却不想只瞧见了精致的下颌线和唇边一颗若隐若现的浅痣,依旧叫人难以忘怀。
她身侧一容貌清丽的女子柔声道:“姑娘,您说沈大人会和他们开战吗?”
秦姝落端起一杯薄酒,浅啜一口,“荆山初建,必定比不过盛京兵强马壮,沈陵川不会跟他们硬碰硬的,只不过此事是盛京拉他下马的最好时机,恐怕接下来他的日子不会好过了。”
碧书若有似无地点点头,而后笑道,“这样也好,想来如今沈大人忙着呢,便再也无暇顾忌您的事儿了。”
闻言,秦姝落轻道:“那是我死了。”
她放下酒杯,晲了碧书一眼,嗤笑一声,“我若不死,你且看呢。”
“他这辈子都寝食难安。”秦姝落淡笑道。
她抬眸,淡淡地看向外头祭祀点燃的火烛,南城多水系,整座城都是依河而建,是以不少人在河边放灯烧纸祈福。
当初姑姑送来的假死药,她原是转手送给了平南王妃,想成全她的心愿,让她金蝉脱壳离了盛京城,可是后来平南王妃还是薨逝了。
原以为此事已了,不想那日赵如春又将药以百日之祭的名义还了回来,也是那时起,她便想好了从此要彻底离开那片虎狼窝。
幸得袁春落相助,佐以汤药确实是展现了油尽灯枯之相,后又在萧沁诞下子嗣之际,服下假死药,如此趁着新旧交替、事务繁忙,沈陵川无暇兼顾之时,她这才得以彻底脱身。
离开的那天,秦姝落的心很平静。
她的亲人爱人皆是亡故,权势本非她所愿,再待下去,她和沈陵川之间必有一死,届时荆山大乱,盛京得势,她也未必会有好下场。
更何况,兴,百姓苦,亡,百姓苦。
如今的荆山,萧沁和沈陵川虽各有算计,但还是利益一致,尚能稳住局面。
也算是对荆山的百姓有个交代。
不过南城虽是安稳地,却也不宜久待。
秦姝落来这儿也只是想看看,宋钰曾经守护过的地方和许姨惦记了半辈子的地方究竟是何种模样,她看着窗外热闹的场景,如今看过了,也就没有遗憾了。
“碧书,我们走吧。”秦姝落轻声呢喃道。
碧书挠头,“姑娘,咱们不去许家看看了吗?赵小姐还在南城没回去呢。”
听人说,平南王也在城外建了座宅子,给平南王妃守墓,大有再也不准备归京的架势。
秦姝落扯了扯嘴角,笑道:“不见了,你探听到她们过得好,我便如意了。”
碧书哦了一声,有些不大明白秦姝落的心思却又好像能理解,大抵是近乡情切,倘若真的见了便舍不得走了吧。
许家宅院。
后宅一偏僻的小院子里,有一口小小的池塘,里面种满了荷花,这会儿还没到盛夏,花还未开起来,只能瞧见漂亮的锦鲤在半大的圆圆荷叶下游来游去。
廊下,摆放着一张躺椅。
躺椅上睡着一个发丝灰白的妇人,她额角已然布满了细纹,却依然能窥见年轻时姣好的容貌。眉眼间尽是平和良善,早没了当初的愁苦。
屋内走出一个年轻的女子,她拿着披风盖在妇人身上,蹲下身,温声道:“母亲,外头凉,要不回屋里睡吧。”
妇人缓缓睁开眼,愣怔了片刻才道:“天又凉了啊。”
赵如春颔首,“待天热些,我为您在亭中搭个葡萄架子,做个秋千吧,到时候便好纳凉了。”
许连夏点了点头,躺在摇椅上,看着湛蓝的天空,缓缓才站起身。
那年冬夜里,她原以为她寿命已尽,可如春却说她早就将假死药给自己服下了。
许连夏扯了扯嘴角,真真假假已经不重要了,重要的是如今她确确实实是圆了自己的心愿,离开了盛京城,回到了从前的住处,再也不用见到那个人了。
许连夏眨了眨眼,又道:“你昨个儿说见到了碧书,可是真的?”
赵如春挠头,“不过是扫见了一眼,可待我去寻又不曾找见,又或许不是吧。”
许连夏笑了笑,“不是便不是吧。大抵她们也只是想报个平安。”
毕竟她们都已经是在史书上薨逝的人了。
她回头,抬眸看了看天空,那样宽阔的天空再也不是被框在四四方方的墙角之中了。
她自由了。
她们都自由了。
酒肆之中,秦姝落扫了一眼外头渐渐暗下来了的天,放下银钱便准备离开。
出门的时候恰与舞狮的队伍迎面相逢,还看见一对年轻的男女正在旁边的小摊上试戴着面具,言笑晏晏,恍惚间想起了少年时期的他们。
秦姝落站在屋檐下,驻足了片刻,才抬步离开。
不想,天空没一会儿就下起了毛毛细雨。
帷帽被打湿了不好视物,秦姝落只好稍稍掀起下端,低头快些行步,未料行人匆匆,来来往往,将她和碧书冲散了。
秦姝落四处寻人,一不小心就撞到了来人身上。
头顶的帷帽也顺势滚落在地,秦姝落后退两步,险些没站稳,好在来人伸手一把将她抓住扶稳了。
“多谢……”秦姝落正欲感谢,不想一抬头,却看见了一张再熟悉不过的面庞。
那一瞬间,身旁匆匆行路避雨的人仿佛都消失不见。
萧洵将手中的雨伞倾斜,挡住秦姝落上方所有的风雨,而后才将眸光投向她,眼神专注而温柔,好似在看着什么稀世珍宝一样。
“姑、娘……“碧书在她身后不远,等赶过来时,看见眼前这一幕也是怔在原地发不出声来。
他一身普通的布衣却依旧压不住身姿挺拔的模样,往日深邃阴暗的眉眼此刻也只剩下了历经世事的平和与安宁,仿佛世间的一切风雨都与他无关。
他柔声道:“不知姑娘尊姓大名。”声音舒朗,眸色温润。
就像是他们第一次相识一般。
一样。
又不一样了。
也不知道过了多久,耳边才传来一道柔和又坚定的声音。
“小女姓秦,名唤姝落,取静女其姝,光明磊落之意。”
“如今的荆山也足以你大展身手了。”以沈陵川今日的雷霆手腕,稳住荆山绝非难事。况且,沈陵川并非暴君,此地子民无需她担忧。
只是……
“好好善待陈叔他们,我死之后,魏家再无血脉,魏家军……也只会忠心于你,他们于你有利无弊。”
当初是她打着魏家军的名义带他们出来的,如今她身子不济,总要为这些人筹谋后事。
秦姝落还想多说些什么,可恍惚间发现,自己能挂记惦念的人好像也就这么些了,便是想为他们打算,也没有了。
沈陵川蹙着眉,忙道:“阿落,我会为你遍请名医,你不会死的。”
秦姝落扬了扬唇,看向沈陵川,眸中尽是嘲讽,好似在诉说着她的无能为力。
她淡笑道:“若你允准,不如放我离去,趁我有生之年,还能再看看这万里江山。”
沈陵川张了张嘴,想说些什么,可最后还是合上了嘴巴,他攥紧了拳头,偏头道:“你身子不好,旅途奔波,于你修养不利。”
秦姝落嗤笑一声,讥道:“沈陵川,做不到的事儿便不要轻易说出口,否则会叫人耻笑。”
“秦姝落……”这还是他第一次直呼秦姝落大名,“你当真……就从来都没有对我动心过吗?”
纵使,他们后来所有的合作都是利益驱使,可这样大的筹谋,她心中当真就没有半点动摇吗?
“你知道的,我对你……”他后边的话看着秦姝落唇边的讥诮生生咽了下去。
动心?
秦姝落眺望着远处的盛京城,有过吗?
她记不清了。
她只知道,她不想再同他们有任何瓜葛。
至于沈陵川是不是喜欢过她,她想大抵是有过一瞬的。
只可惜,他的喜欢也不过是一句空谈。
秦姝落看着来时路,短促地笑了一声,而后转瞬消失。
只道:“好好待五公主吧。”
沈陵川眉心一跳。
“我会争取……活到她把孩子生下,替你们圆了这个谎。”
她自己动手调转轮椅的方向,语气轻松随意道,好似在说着这世间最微不足道的事情。
“阿落……”
“你打的不就是这个主意吗?至于是不是男孩儿……沈陵川,你会有办法的,不是吗?”
秦姝落回眸看着他,温婉一笑。
“秦姝落,你的心好狠。”
如此聪慧,却又如此绝情,不给人半点回头的机会,当初的萧洵是如此,他亦是如此。
秦姝落挑眉,究竟是谁心狠,怎么她如此配合他们,叫所有人都得偿所愿,最后还落得一个心狠的恶名呢?
她不再犹疑,抬了抬手,碧书走过来,就要推着轮椅离开。
可身后伴着风声,却听他道:“你知道的,我一直倾慕你。”
“呵。”
碧书推着她的轮椅,咕噜咕噜地离开了。
身影消失在了林间,独留沈陵川在山间吹风。
*
又是一年冬天。
那是秦姝落在荆山度过的第二个冬天。
她卧在榻上,面容灰白憔悴至极,身体已然油尽灯枯,连起身的力气都没有了。
听碧书说萧沁生了个男孩儿,对外道是太子妃诞下麟儿。
秦姝落扯了扯嘴角,是真是假不重要,重要的是……太子去世的消息早已放出去了,那孩子此后会是荆山名正言顺的正统,而荆山也因他有了和盛京掰手腕的筹码。
而这孩子算在她名下,又留着萧家人的血,还是沈陵川的亲生子,就算是滴血验亲又如何,谁能看得出来,况且,沈陵川会护他周全。
一举三得,皆大欢喜。
秦姝落含笑道:“今天是个好日子。”
是死亡,也是新生。
窗外大雪纷飞,碧书闻言,也说:“是啊,外头的梅花都开了,红彤彤的一片,好看极了。”
秦姝落笑笑,又叹息道:“可惜了,还是没等到芙蓉花开的时节。扶我出去看看吧。”
“是。”
那年春天,她在院前种了好多梅花和芙蓉花,可惜了,未能看见芙蓉花盛开的时候。
她坐在空荡荡的大雪屋檐之下,倚靠在长廊上的美人靠上,静看着园中风景。
如今她是仇人也没有了,亲人也没了,身边只剩下碧书了。
天空中雪花飘飘扬扬,园中梅花鲜红盛开,似是故人来。
秦姝落眼中模糊,却怎么也看不清那人的面貌。
她用力地看了看最后实在是觉得累了,便缓缓闭上眼,于当夜溘然长逝。
死前,未有一言。
*
德正元年十二月十八日夜,太子妃落难产,于当晚薨。
听闻当夜,荆山上遍开红梅花,红彤彤的一大片,美得甚是惊艳。
皇孙交由皇姑五公主萧沁抚养,暂代母亲一职,当朝摄政,称为姑母皇太后。沈陵川升太傅一职,共同协理朝事。
自此,荆山开启了德正中兴的时代。
政通人和,国泰民安。
第126章大结局——“小女姓秦,名唤姝落,取静女其姝,光明磊落之意。”
盛京由四公主和六皇子共掌实权, 荆山由五公主和沈陵川携手合作,虽是一分为二,但各取所需, 按说该是圆满的结局。
可偏偏不知何时,盛京城里传出消息, 道太孙并非萧洵遗脉,而是沈陵川为了稳住荆山正统的地位, 狸猫换太子, 弄来的野孩子。
皇嗣有疑此等大事, 岂容有误。
是以盛京头一回如此强硬,不惜大兵压境也要验明正身, 四公主更是放出话来,绝不允许有任何人以任何缘由混淆皇嗣,玷污皇兄血脉, 对不起萧家的列祖列宗。
如今两地以葳蕤山为界, 局势剑拔弩张, 一触即发。
故而不少人都在议论此事。
南城也不例外。
南城的一家酒肆里, 屋内吵得热火朝天, 歌舞作伴,处处喧嚣。
“我就说那盛京的两位主儿绝对不可能轻易看着荆山接过正统的。”一个长着络腮胡的大汉一拍桌子大喊道,“要真叫荆山站稳了脚跟, 往后这周边小国朝拜到底以哪边为尊可就真不好说了!”
他身侧的一个身量瘦小的妇人一指甲掐在他胳膊上, 容貌清秀,微笑着喝道:“小声点儿!”
大汉捂着胳膊, 嘶着气, 讨饶道:“是是是,娘子, 我错了!!我错了!!”
他对面一瘦猴样的男子嗤道:“这可不一定,万一那太孙真的是已故太子的遗脉,盛京两位是听了奸人谗言,届时恐怕就不好收场了。”
“……”
酒肆之内,这般言论比比皆是。
若是旁的地儿断不敢这般放肆地议论朝事,可偏偏此地是南城。
南城虽归盛京掌管,但因着是平南王妃的故地,这些年一直由平南王照看着,有他老人家坐镇,不论是盛京还是荆山无一处敢对此地动手,因此其他地方的老百姓还终日人心惶惶,担忧战乱四起,无处逃灾,这儿却仍旧一片和乐融融。
尤其是眼下正值清明之际,外头还有不少祭祀杂耍的队伍,显得好不热闹。
酒肆最边上的方桌旁,坐着一个身穿白衣的女子,头戴一顶帷帽,身形纤瘦,一瞧便是美人胚子。
窗边微风乍起,吹起帷帽的下端,有好事者以为能窥见真容,却不想只瞧见了精致的下颌线和唇边一颗若隐若现的浅痣,依旧叫人难以忘怀。
她身侧一容貌清丽的女子柔声道:“姑娘,您说沈大人会和他们开战吗?”
秦姝落端起一杯薄酒,浅啜一口,“荆山初建,必定比不过盛京兵强马壮,沈陵川不会跟他们硬碰硬的,只不过此事是盛京拉他下马的最好时机,恐怕接下来他的日子不会好过了。”
碧书若有似无地点点头,而后笑道,“这样也好,想来如今沈大人忙着呢,便再也无暇顾忌您的事儿了。”
闻言,秦姝落轻道:“那是我死了。”
她放下酒杯,晲了碧书一眼,嗤笑一声,“我若不死,你且看呢。”
“他这辈子都寝食难安。”秦姝落淡笑道。
她抬眸,淡淡地看向外头祭祀点燃的火烛,南城多水系,整座城都是依河而建,是以不少人在河边放灯烧纸祈福。
当初姑姑送来的假死药,她原是转手送给了平南王妃,想成全她的心愿,让她金蝉脱壳离了盛京城,可是后来平南王妃还是薨逝了。
原以为此事已了,不想那日赵如春又将药以百日之祭的名义还了回来,也是那时起,她便想好了从此要彻底离开那片虎狼窝。
幸得袁春落相助,佐以汤药确实是展现了油尽灯枯之相,后又在萧沁诞下子嗣之际,服下假死药,如此趁着新旧交替、事务繁忙,沈陵川无暇兼顾之时,她这才得以彻底脱身。
离开的那天,秦姝落的心很平静。
她的亲人爱人皆是亡故,权势本非她所愿,再待下去,她和沈陵川之间必有一死,届时荆山大乱,盛京得势,她也未必会有好下场。
更何况,兴,百姓苦,亡,百姓苦。
如今的荆山,萧沁和沈陵川虽各有算计,但还是利益一致,尚能稳住局面。
也算是对荆山的百姓有个交代。
不过南城虽是安稳地,却也不宜久待。
秦姝落来这儿也只是想看看,宋钰曾经守护过的地方和许姨惦记了半辈子的地方究竟是何种模样,她看着窗外热闹的场景,如今看过了,也就没有遗憾了。
“碧书,我们走吧。”秦姝落轻声呢喃道。
碧书挠头,“姑娘,咱们不去许家看看了吗?赵小姐还在南城没回去呢。”
听人说,平南王也在城外建了座宅子,给平南王妃守墓,大有再也不准备归京的架势。
秦姝落扯了扯嘴角,笑道:“不见了,你探听到她们过得好,我便如意了。”
碧书哦了一声,有些不大明白秦姝落的心思却又好像能理解,大抵是近乡情切,倘若真的见了便舍不得走了吧。
许家宅院。
后宅一偏僻的小院子里,有一口小小的池塘,里面种满了荷花,这会儿还没到盛夏,花还未开起来,只能瞧见漂亮的锦鲤在半大的圆圆荷叶下游来游去。
廊下,摆放着一张躺椅。
躺椅上睡着一个发丝灰白的妇人,她额角已然布满了细纹,却依然能窥见年轻时姣好的容貌。眉眼间尽是平和良善,早没了当初的愁苦。
屋内走出一个年轻的女子,她拿着披风盖在妇人身上,蹲下身,温声道:“母亲,外头凉,要不回屋里睡吧。”
妇人缓缓睁开眼,愣怔了片刻才道:“天又凉了啊。”
赵如春颔首,“待天热些,我为您在亭中搭个葡萄架子,做个秋千吧,到时候便好纳凉了。”
许连夏点了点头,躺在摇椅上,看着湛蓝的天空,缓缓才站起身。
那年冬夜里,她原以为她寿命已尽,可如春却说她早就将假死药给自己服下了。
许连夏扯了扯嘴角,真真假假已经不重要了,重要的是如今她确确实实是圆了自己的心愿,离开了盛京城,回到了从前的住处,再也不用见到那个人了。
许连夏眨了眨眼,又道:“你昨个儿说见到了碧书,可是真的?”
赵如春挠头,“不过是扫见了一眼,可待我去寻又不曾找见,又或许不是吧。”
许连夏笑了笑,“不是便不是吧。大抵她们也只是想报个平安。”
毕竟她们都已经是在史书上薨逝的人了。
她回头,抬眸看了看天空,那样宽阔的天空再也不是被框在四四方方的墙角之中了。
她自由了。
她们都自由了。
酒肆之中,秦姝落扫了一眼外头渐渐暗下来了的天,放下银钱便准备离开。
出门的时候恰与舞狮的队伍迎面相逢,还看见一对年轻的男女正在旁边的小摊上试戴着面具,言笑晏晏,恍惚间想起了少年时期的他们。
秦姝落站在屋檐下,驻足了片刻,才抬步离开。
不想,天空没一会儿就下起了毛毛细雨。
帷帽被打湿了不好视物,秦姝落只好稍稍掀起下端,低头快些行步,未料行人匆匆,来来往往,将她和碧书冲散了。
秦姝落四处寻人,一不小心就撞到了来人身上。
头顶的帷帽也顺势滚落在地,秦姝落后退两步,险些没站稳,好在来人伸手一把将她抓住扶稳了。
“多谢……”秦姝落正欲感谢,不想一抬头,却看见了一张再熟悉不过的面庞。
那一瞬间,身旁匆匆行路避雨的人仿佛都消失不见。
萧洵将手中的雨伞倾斜,挡住秦姝落上方所有的风雨,而后才将眸光投向她,眼神专注而温柔,好似在看着什么稀世珍宝一样。
“姑、娘……“碧书在她身后不远,等赶过来时,看见眼前这一幕也是怔在原地发不出声来。
他一身普通的布衣却依旧压不住身姿挺拔的模样,往日深邃阴暗的眉眼此刻也只剩下了历经世事的平和与安宁,仿佛世间的一切风雨都与他无关。
他柔声道:“不知姑娘尊姓大名。”声音舒朗,眸色温润。
就像是他们第一次相识一般。
一样。
又不一样了。
也不知道过了多久,耳边才传来一道柔和又坚定的声音。
“小女姓秦,名唤姝落,取静女其姝,光明磊落之意。”
“如今的荆山也足以你大展身手了。”以沈陵川今日的雷霆手腕,稳住荆山绝非难事。况且,沈陵川并非暴君,此地子民无需她担忧。
只是……
“好好善待陈叔他们,我死之后,魏家再无血脉,魏家军……也只会忠心于你,他们于你有利无弊。”
当初是她打着魏家军的名义带他们出来的,如今她身子不济,总要为这些人筹谋后事。
秦姝落还想多说些什么,可恍惚间发现,自己能挂记惦念的人好像也就这么些了,便是想为他们打算,也没有了。
沈陵川蹙着眉,忙道:“阿落,我会为你遍请名医,你不会死的。”
秦姝落扬了扬唇,看向沈陵川,眸中尽是嘲讽,好似在诉说着她的无能为力。
她淡笑道:“若你允准,不如放我离去,趁我有生之年,还能再看看这万里江山。”
沈陵川张了张嘴,想说些什么,可最后还是合上了嘴巴,他攥紧了拳头,偏头道:“你身子不好,旅途奔波,于你修养不利。”
秦姝落嗤笑一声,讥道:“沈陵川,做不到的事儿便不要轻易说出口,否则会叫人耻笑。”
“秦姝落……”这还是他第一次直呼秦姝落大名,“你当真……就从来都没有对我动心过吗?”
纵使,他们后来所有的合作都是利益驱使,可这样大的筹谋,她心中当真就没有半点动摇吗?
“你知道的,我对你……”他后边的话看着秦姝落唇边的讥诮生生咽了下去。
动心?
秦姝落眺望着远处的盛京城,有过吗?
她记不清了。
她只知道,她不想再同他们有任何瓜葛。
至于沈陵川是不是喜欢过她,她想大抵是有过一瞬的。
只可惜,他的喜欢也不过是一句空谈。
秦姝落看着来时路,短促地笑了一声,而后转瞬消失。
只道:“好好待五公主吧。”
沈陵川眉心一跳。
“我会争取……活到她把孩子生下,替你们圆了这个谎。”
她自己动手调转轮椅的方向,语气轻松随意道,好似在说着这世间最微不足道的事情。
“阿落……”
“你打的不就是这个主意吗?至于是不是男孩儿……沈陵川,你会有办法的,不是吗?”
秦姝落回眸看着他,温婉一笑。
“秦姝落,你的心好狠。”
如此聪慧,却又如此绝情,不给人半点回头的机会,当初的萧洵是如此,他亦是如此。
秦姝落挑眉,究竟是谁心狠,怎么她如此配合他们,叫所有人都得偿所愿,最后还落得一个心狠的恶名呢?
她不再犹疑,抬了抬手,碧书走过来,就要推着轮椅离开。
可身后伴着风声,却听他道:“你知道的,我一直倾慕你。”
“呵。”
碧书推着她的轮椅,咕噜咕噜地离开了。
身影消失在了林间,独留沈陵川在山间吹风。
*
又是一年冬天。
那是秦姝落在荆山度过的第二个冬天。
她卧在榻上,面容灰白憔悴至极,身体已然油尽灯枯,连起身的力气都没有了。
听碧书说萧沁生了个男孩儿,对外道是太子妃诞下麟儿。
秦姝落扯了扯嘴角,是真是假不重要,重要的是……太子去世的消息早已放出去了,那孩子此后会是荆山名正言顺的正统,而荆山也因他有了和盛京掰手腕的筹码。
而这孩子算在她名下,又留着萧家人的血,还是沈陵川的亲生子,就算是滴血验亲又如何,谁能看得出来,况且,沈陵川会护他周全。
一举三得,皆大欢喜。
秦姝落含笑道:“今天是个好日子。”
是死亡,也是新生。
窗外大雪纷飞,碧书闻言,也说:“是啊,外头的梅花都开了,红彤彤的一片,好看极了。”
秦姝落笑笑,又叹息道:“可惜了,还是没等到芙蓉花开的时节。扶我出去看看吧。”
“是。”
那年春天,她在院前种了好多梅花和芙蓉花,可惜了,未能看见芙蓉花盛开的时候。
她坐在空荡荡的大雪屋檐之下,倚靠在长廊上的美人靠上,静看着园中风景。
如今她是仇人也没有了,亲人也没了,身边只剩下碧书了。
天空中雪花飘飘扬扬,园中梅花鲜红盛开,似是故人来。
秦姝落眼中模糊,却怎么也看不清那人的面貌。
她用力地看了看最后实在是觉得累了,便缓缓闭上眼,于当夜溘然长逝。
死前,未有一言。
*
德正元年十二月十八日夜,太子妃落难产,于当晚薨。
听闻当夜,荆山上遍开红梅花,红彤彤的一大片,美得甚是惊艳。
皇孙交由皇姑五公主萧沁抚养,暂代母亲一职,当朝摄政,称为姑母皇太后。沈陵川升太傅一职,共同协理朝事。
自此,荆山开启了德正中兴的时代。
政通人和,国泰民安。
第126章大结局——“小女姓秦,名唤姝落,取静女其姝,光明磊落之意。”
盛京由四公主和六皇子共掌实权, 荆山由五公主和沈陵川携手合作,虽是一分为二,但各取所需, 按说该是圆满的结局。
可偏偏不知何时,盛京城里传出消息, 道太孙并非萧洵遗脉,而是沈陵川为了稳住荆山正统的地位, 狸猫换太子, 弄来的野孩子。
皇嗣有疑此等大事, 岂容有误。
是以盛京头一回如此强硬,不惜大兵压境也要验明正身, 四公主更是放出话来,绝不允许有任何人以任何缘由混淆皇嗣,玷污皇兄血脉, 对不起萧家的列祖列宗。
如今两地以葳蕤山为界, 局势剑拔弩张, 一触即发。
故而不少人都在议论此事。
南城也不例外。
南城的一家酒肆里, 屋内吵得热火朝天, 歌舞作伴,处处喧嚣。
“我就说那盛京的两位主儿绝对不可能轻易看着荆山接过正统的。”一个长着络腮胡的大汉一拍桌子大喊道,“要真叫荆山站稳了脚跟, 往后这周边小国朝拜到底以哪边为尊可就真不好说了!”
他身侧的一个身量瘦小的妇人一指甲掐在他胳膊上, 容貌清秀,微笑着喝道:“小声点儿!”
大汉捂着胳膊, 嘶着气, 讨饶道:“是是是,娘子, 我错了!!我错了!!”
他对面一瘦猴样的男子嗤道:“这可不一定,万一那太孙真的是已故太子的遗脉,盛京两位是听了奸人谗言,届时恐怕就不好收场了。”
“……”
酒肆之内,这般言论比比皆是。
若是旁的地儿断不敢这般放肆地议论朝事,可偏偏此地是南城。
南城虽归盛京掌管,但因着是平南王妃的故地,这些年一直由平南王照看着,有他老人家坐镇,不论是盛京还是荆山无一处敢对此地动手,因此其他地方的老百姓还终日人心惶惶,担忧战乱四起,无处逃灾,这儿却仍旧一片和乐融融。
尤其是眼下正值清明之际,外头还有不少祭祀杂耍的队伍,显得好不热闹。
酒肆最边上的方桌旁,坐着一个身穿白衣的女子,头戴一顶帷帽,身形纤瘦,一瞧便是美人胚子。
窗边微风乍起,吹起帷帽的下端,有好事者以为能窥见真容,却不想只瞧见了精致的下颌线和唇边一颗若隐若现的浅痣,依旧叫人难以忘怀。
她身侧一容貌清丽的女子柔声道:“姑娘,您说沈大人会和他们开战吗?”
秦姝落端起一杯薄酒,浅啜一口,“荆山初建,必定比不过盛京兵强马壮,沈陵川不会跟他们硬碰硬的,只不过此事是盛京拉他下马的最好时机,恐怕接下来他的日子不会好过了。”
碧书若有似无地点点头,而后笑道,“这样也好,想来如今沈大人忙着呢,便再也无暇顾忌您的事儿了。”
闻言,秦姝落轻道:“那是我死了。”
她放下酒杯,晲了碧书一眼,嗤笑一声,“我若不死,你且看呢。”
“他这辈子都寝食难安。”秦姝落淡笑道。
她抬眸,淡淡地看向外头祭祀点燃的火烛,南城多水系,整座城都是依河而建,是以不少人在河边放灯烧纸祈福。
当初姑姑送来的假死药,她原是转手送给了平南王妃,想成全她的心愿,让她金蝉脱壳离了盛京城,可是后来平南王妃还是薨逝了。
原以为此事已了,不想那日赵如春又将药以百日之祭的名义还了回来,也是那时起,她便想好了从此要彻底离开那片虎狼窝。
幸得袁春落相助,佐以汤药确实是展现了油尽灯枯之相,后又在萧沁诞下子嗣之际,服下假死药,如此趁着新旧交替、事务繁忙,沈陵川无暇兼顾之时,她这才得以彻底脱身。
离开的那天,秦姝落的心很平静。
她的亲人爱人皆是亡故,权势本非她所愿,再待下去,她和沈陵川之间必有一死,届时荆山大乱,盛京得势,她也未必会有好下场。
更何况,兴,百姓苦,亡,百姓苦。
如今的荆山,萧沁和沈陵川虽各有算计,但还是利益一致,尚能稳住局面。
也算是对荆山的百姓有个交代。
不过南城虽是安稳地,却也不宜久待。
秦姝落来这儿也只是想看看,宋钰曾经守护过的地方和许姨惦记了半辈子的地方究竟是何种模样,她看着窗外热闹的场景,如今看过了,也就没有遗憾了。
“碧书,我们走吧。”秦姝落轻声呢喃道。
碧书挠头,“姑娘,咱们不去许家看看了吗?赵小姐还在南城没回去呢。”
听人说,平南王也在城外建了座宅子,给平南王妃守墓,大有再也不准备归京的架势。
秦姝落扯了扯嘴角,笑道:“不见了,你探听到她们过得好,我便如意了。”
碧书哦了一声,有些不大明白秦姝落的心思却又好像能理解,大抵是近乡情切,倘若真的见了便舍不得走了吧。
许家宅院。
后宅一偏僻的小院子里,有一口小小的池塘,里面种满了荷花,这会儿还没到盛夏,花还未开起来,只能瞧见漂亮的锦鲤在半大的圆圆荷叶下游来游去。
廊下,摆放着一张躺椅。
躺椅上睡着一个发丝灰白的妇人,她额角已然布满了细纹,却依然能窥见年轻时姣好的容貌。眉眼间尽是平和良善,早没了当初的愁苦。
屋内走出一个年轻的女子,她拿着披风盖在妇人身上,蹲下身,温声道:“母亲,外头凉,要不回屋里睡吧。”
妇人缓缓睁开眼,愣怔了片刻才道:“天又凉了啊。”
赵如春颔首,“待天热些,我为您在亭中搭个葡萄架子,做个秋千吧,到时候便好纳凉了。”
许连夏点了点头,躺在摇椅上,看着湛蓝的天空,缓缓才站起身。
那年冬夜里,她原以为她寿命已尽,可如春却说她早就将假死药给自己服下了。
许连夏扯了扯嘴角,真真假假已经不重要了,重要的是如今她确确实实是圆了自己的心愿,离开了盛京城,回到了从前的住处,再也不用见到那个人了。
许连夏眨了眨眼,又道:“你昨个儿说见到了碧书,可是真的?”
赵如春挠头,“不过是扫见了一眼,可待我去寻又不曾找见,又或许不是吧。”
许连夏笑了笑,“不是便不是吧。大抵她们也只是想报个平安。”
毕竟她们都已经是在史书上薨逝的人了。
她回头,抬眸看了看天空,那样宽阔的天空再也不是被框在四四方方的墙角之中了。
她自由了。
她们都自由了。
酒肆之中,秦姝落扫了一眼外头渐渐暗下来了的天,放下银钱便准备离开。
出门的时候恰与舞狮的队伍迎面相逢,还看见一对年轻的男女正在旁边的小摊上试戴着面具,言笑晏晏,恍惚间想起了少年时期的他们。
秦姝落站在屋檐下,驻足了片刻,才抬步离开。
不想,天空没一会儿就下起了毛毛细雨。
帷帽被打湿了不好视物,秦姝落只好稍稍掀起下端,低头快些行步,未料行人匆匆,来来往往,将她和碧书冲散了。
秦姝落四处寻人,一不小心就撞到了来人身上。
头顶的帷帽也顺势滚落在地,秦姝落后退两步,险些没站稳,好在来人伸手一把将她抓住扶稳了。
“多谢……”秦姝落正欲感谢,不想一抬头,却看见了一张再熟悉不过的面庞。
那一瞬间,身旁匆匆行路避雨的人仿佛都消失不见。
萧洵将手中的雨伞倾斜,挡住秦姝落上方所有的风雨,而后才将眸光投向她,眼神专注而温柔,好似在看着什么稀世珍宝一样。
“姑、娘……“碧书在她身后不远,等赶过来时,看见眼前这一幕也是怔在原地发不出声来。
他一身普通的布衣却依旧压不住身姿挺拔的模样,往日深邃阴暗的眉眼此刻也只剩下了历经世事的平和与安宁,仿佛世间的一切风雨都与他无关。
他柔声道:“不知姑娘尊姓大名。”声音舒朗,眸色温润。
就像是他们第一次相识一般。
一样。
又不一样了。
也不知道过了多久,耳边才传来一道柔和又坚定的声音。
“小女姓秦,名唤姝落,取静女其姝,光明磊落之意。”
“如今的荆山也足以你大展身手了。”以沈陵川今日的雷霆手腕,稳住荆山绝非难事。况且,沈陵川并非暴君,此地子民无需她担忧。
只是……
“好好善待陈叔他们,我死之后,魏家再无血脉,魏家军……也只会忠心于你,他们于你有利无弊。”
当初是她打着魏家军的名义带他们出来的,如今她身子不济,总要为这些人筹谋后事。
秦姝落还想多说些什么,可恍惚间发现,自己能挂记惦念的人好像也就这么些了,便是想为他们打算,也没有了。
沈陵川蹙着眉,忙道:“阿落,我会为你遍请名医,你不会死的。”
秦姝落扬了扬唇,看向沈陵川,眸中尽是嘲讽,好似在诉说着她的无能为力。
她淡笑道:“若你允准,不如放我离去,趁我有生之年,还能再看看这万里江山。”
沈陵川张了张嘴,想说些什么,可最后还是合上了嘴巴,他攥紧了拳头,偏头道:“你身子不好,旅途奔波,于你修养不利。”
秦姝落嗤笑一声,讥道:“沈陵川,做不到的事儿便不要轻易说出口,否则会叫人耻笑。”
“秦姝落……”这还是他第一次直呼秦姝落大名,“你当真……就从来都没有对我动心过吗?”
纵使,他们后来所有的合作都是利益驱使,可这样大的筹谋,她心中当真就没有半点动摇吗?
“你知道的,我对你……”他后边的话看着秦姝落唇边的讥诮生生咽了下去。
动心?
秦姝落眺望着远处的盛京城,有过吗?
她记不清了。
她只知道,她不想再同他们有任何瓜葛。
至于沈陵川是不是喜欢过她,她想大抵是有过一瞬的。
只可惜,他的喜欢也不过是一句空谈。
秦姝落看着来时路,短促地笑了一声,而后转瞬消失。
只道:“好好待五公主吧。”
沈陵川眉心一跳。
“我会争取……活到她把孩子生下,替你们圆了这个谎。”
她自己动手调转轮椅的方向,语气轻松随意道,好似在说着这世间最微不足道的事情。
“阿落……”
“你打的不就是这个主意吗?至于是不是男孩儿……沈陵川,你会有办法的,不是吗?”
秦姝落回眸看着他,温婉一笑。
“秦姝落,你的心好狠。”
如此聪慧,却又如此绝情,不给人半点回头的机会,当初的萧洵是如此,他亦是如此。
秦姝落挑眉,究竟是谁心狠,怎么她如此配合他们,叫所有人都得偿所愿,最后还落得一个心狠的恶名呢?
她不再犹疑,抬了抬手,碧书走过来,就要推着轮椅离开。
可身后伴着风声,却听他道:“你知道的,我一直倾慕你。”
“呵。”
碧书推着她的轮椅,咕噜咕噜地离开了。
身影消失在了林间,独留沈陵川在山间吹风。
*
又是一年冬天。
那是秦姝落在荆山度过的第二个冬天。
她卧在榻上,面容灰白憔悴至极,身体已然油尽灯枯,连起身的力气都没有了。
听碧书说萧沁生了个男孩儿,对外道是太子妃诞下麟儿。
秦姝落扯了扯嘴角,是真是假不重要,重要的是……太子去世的消息早已放出去了,那孩子此后会是荆山名正言顺的正统,而荆山也因他有了和盛京掰手腕的筹码。
而这孩子算在她名下,又留着萧家人的血,还是沈陵川的亲生子,就算是滴血验亲又如何,谁能看得出来,况且,沈陵川会护他周全。
一举三得,皆大欢喜。
秦姝落含笑道:“今天是个好日子。”
是死亡,也是新生。
窗外大雪纷飞,碧书闻言,也说:“是啊,外头的梅花都开了,红彤彤的一片,好看极了。”
秦姝落笑笑,又叹息道:“可惜了,还是没等到芙蓉花开的时节。扶我出去看看吧。”
“是。”
那年春天,她在院前种了好多梅花和芙蓉花,可惜了,未能看见芙蓉花盛开的时候。
她坐在空荡荡的大雪屋檐之下,倚靠在长廊上的美人靠上,静看着园中风景。
如今她是仇人也没有了,亲人也没了,身边只剩下碧书了。
天空中雪花飘飘扬扬,园中梅花鲜红盛开,似是故人来。
秦姝落眼中模糊,却怎么也看不清那人的面貌。
她用力地看了看最后实在是觉得累了,便缓缓闭上眼,于当夜溘然长逝。
死前,未有一言。
*
德正元年十二月十八日夜,太子妃落难产,于当晚薨。
听闻当夜,荆山上遍开红梅花,红彤彤的一大片,美得甚是惊艳。
皇孙交由皇姑五公主萧沁抚养,暂代母亲一职,当朝摄政,称为姑母皇太后。沈陵川升太傅一职,共同协理朝事。
自此,荆山开启了德正中兴的时代。
政通人和,国泰民安。
第126章大结局——“小女姓秦,名唤姝落,取静女其姝,光明磊落之意。”
盛京由四公主和六皇子共掌实权, 荆山由五公主和沈陵川携手合作,虽是一分为二,但各取所需, 按说该是圆满的结局。
可偏偏不知何时,盛京城里传出消息, 道太孙并非萧洵遗脉,而是沈陵川为了稳住荆山正统的地位, 狸猫换太子, 弄来的野孩子。
皇嗣有疑此等大事, 岂容有误。
是以盛京头一回如此强硬,不惜大兵压境也要验明正身, 四公主更是放出话来,绝不允许有任何人以任何缘由混淆皇嗣,玷污皇兄血脉, 对不起萧家的列祖列宗。
如今两地以葳蕤山为界, 局势剑拔弩张, 一触即发。
故而不少人都在议论此事。
南城也不例外。
南城的一家酒肆里, 屋内吵得热火朝天, 歌舞作伴,处处喧嚣。
“我就说那盛京的两位主儿绝对不可能轻易看着荆山接过正统的。”一个长着络腮胡的大汉一拍桌子大喊道,“要真叫荆山站稳了脚跟, 往后这周边小国朝拜到底以哪边为尊可就真不好说了!”
他身侧的一个身量瘦小的妇人一指甲掐在他胳膊上, 容貌清秀,微笑着喝道:“小声点儿!”
大汉捂着胳膊, 嘶着气, 讨饶道:“是是是,娘子, 我错了!!我错了!!”
他对面一瘦猴样的男子嗤道:“这可不一定,万一那太孙真的是已故太子的遗脉,盛京两位是听了奸人谗言,届时恐怕就不好收场了。”
“……”
酒肆之内,这般言论比比皆是。
若是旁的地儿断不敢这般放肆地议论朝事,可偏偏此地是南城。
南城虽归盛京掌管,但因着是平南王妃的故地,这些年一直由平南王照看着,有他老人家坐镇,不论是盛京还是荆山无一处敢对此地动手,因此其他地方的老百姓还终日人心惶惶,担忧战乱四起,无处逃灾,这儿却仍旧一片和乐融融。
尤其是眼下正值清明之际,外头还有不少祭祀杂耍的队伍,显得好不热闹。
酒肆最边上的方桌旁,坐着一个身穿白衣的女子,头戴一顶帷帽,身形纤瘦,一瞧便是美人胚子。
窗边微风乍起,吹起帷帽的下端,有好事者以为能窥见真容,却不想只瞧见了精致的下颌线和唇边一颗若隐若现的浅痣,依旧叫人难以忘怀。
她身侧一容貌清丽的女子柔声道:“姑娘,您说沈大人会和他们开战吗?”
秦姝落端起一杯薄酒,浅啜一口,“荆山初建,必定比不过盛京兵强马壮,沈陵川不会跟他们硬碰硬的,只不过此事是盛京拉他下马的最好时机,恐怕接下来他的日子不会好过了。”
碧书若有似无地点点头,而后笑道,“这样也好,想来如今沈大人忙着呢,便再也无暇顾忌您的事儿了。”
闻言,秦姝落轻道:“那是我死了。”
她放下酒杯,晲了碧书一眼,嗤笑一声,“我若不死,你且看呢。”
“他这辈子都寝食难安。”秦姝落淡笑道。
她抬眸,淡淡地看向外头祭祀点燃的火烛,南城多水系,整座城都是依河而建,是以不少人在河边放灯烧纸祈福。
当初姑姑送来的假死药,她原是转手送给了平南王妃,想成全她的心愿,让她金蝉脱壳离了盛京城,可是后来平南王妃还是薨逝了。
原以为此事已了,不想那日赵如春又将药以百日之祭的名义还了回来,也是那时起,她便想好了从此要彻底离开那片虎狼窝。
幸得袁春落相助,佐以汤药确实是展现了油尽灯枯之相,后又在萧沁诞下子嗣之际,服下假死药,如此趁着新旧交替、事务繁忙,沈陵川无暇兼顾之时,她这才得以彻底脱身。
离开的那天,秦姝落的心很平静。
她的亲人爱人皆是亡故,权势本非她所愿,再待下去,她和沈陵川之间必有一死,届时荆山大乱,盛京得势,她也未必会有好下场。
更何况,兴,百姓苦,亡,百姓苦。
如今的荆山,萧沁和沈陵川虽各有算计,但还是利益一致,尚能稳住局面。
也算是对荆山的百姓有个交代。
不过南城虽是安稳地,却也不宜久待。
秦姝落来这儿也只是想看看,宋钰曾经守护过的地方和许姨惦记了半辈子的地方究竟是何种模样,她看着窗外热闹的场景,如今看过了,也就没有遗憾了。
“碧书,我们走吧。”秦姝落轻声呢喃道。
碧书挠头,“姑娘,咱们不去许家看看了吗?赵小姐还在南城没回去呢。”
听人说,平南王也在城外建了座宅子,给平南王妃守墓,大有再也不准备归京的架势。
秦姝落扯了扯嘴角,笑道:“不见了,你探听到她们过得好,我便如意了。”
碧书哦了一声,有些不大明白秦姝落的心思却又好像能理解,大抵是近乡情切,倘若真的见了便舍不得走了吧。
许家宅院。
后宅一偏僻的小院子里,有一口小小的池塘,里面种满了荷花,这会儿还没到盛夏,花还未开起来,只能瞧见漂亮的锦鲤在半大的圆圆荷叶下游来游去。
廊下,摆放着一张躺椅。
躺椅上睡着一个发丝灰白的妇人,她额角已然布满了细纹,却依然能窥见年轻时姣好的容貌。眉眼间尽是平和良善,早没了当初的愁苦。
屋内走出一个年轻的女子,她拿着披风盖在妇人身上,蹲下身,温声道:“母亲,外头凉,要不回屋里睡吧。”
妇人缓缓睁开眼,愣怔了片刻才道:“天又凉了啊。”
赵如春颔首,“待天热些,我为您在亭中搭个葡萄架子,做个秋千吧,到时候便好纳凉了。”
许连夏点了点头,躺在摇椅上,看着湛蓝的天空,缓缓才站起身。
那年冬夜里,她原以为她寿命已尽,可如春却说她早就将假死药给自己服下了。
许连夏扯了扯嘴角,真真假假已经不重要了,重要的是如今她确确实实是圆了自己的心愿,离开了盛京城,回到了从前的住处,再也不用见到那个人了。
许连夏眨了眨眼,又道:“你昨个儿说见到了碧书,可是真的?”
赵如春挠头,“不过是扫见了一眼,可待我去寻又不曾找见,又或许不是吧。”
许连夏笑了笑,“不是便不是吧。大抵她们也只是想报个平安。”
毕竟她们都已经是在史书上薨逝的人了。
她回头,抬眸看了看天空,那样宽阔的天空再也不是被框在四四方方的墙角之中了。
她自由了。
她们都自由了。
酒肆之中,秦姝落扫了一眼外头渐渐暗下来了的天,放下银钱便准备离开。
出门的时候恰与舞狮的队伍迎面相逢,还看见一对年轻的男女正在旁边的小摊上试戴着面具,言笑晏晏,恍惚间想起了少年时期的他们。
秦姝落站在屋檐下,驻足了片刻,才抬步离开。
不想,天空没一会儿就下起了毛毛细雨。
帷帽被打湿了不好视物,秦姝落只好稍稍掀起下端,低头快些行步,未料行人匆匆,来来往往,将她和碧书冲散了。
秦姝落四处寻人,一不小心就撞到了来人身上。
头顶的帷帽也顺势滚落在地,秦姝落后退两步,险些没站稳,好在来人伸手一把将她抓住扶稳了。
“多谢……”秦姝落正欲感谢,不想一抬头,却看见了一张再熟悉不过的面庞。
那一瞬间,身旁匆匆行路避雨的人仿佛都消失不见。
萧洵将手中的雨伞倾斜,挡住秦姝落上方所有的风雨,而后才将眸光投向她,眼神专注而温柔,好似在看着什么稀世珍宝一样。
“姑、娘……“碧书在她身后不远,等赶过来时,看见眼前这一幕也是怔在原地发不出声来。
他一身普通的布衣却依旧压不住身姿挺拔的模样,往日深邃阴暗的眉眼此刻也只剩下了历经世事的平和与安宁,仿佛世间的一切风雨都与他无关。
他柔声道:“不知姑娘尊姓大名。”声音舒朗,眸色温润。
就像是他们第一次相识一般。
一样。
又不一样了。
也不知道过了多久,耳边才传来一道柔和又坚定的声音。
“小女姓秦,名唤姝落,取静女其姝,光明磊落之意。”
“如今的荆山也足以你大展身手了。”以沈陵川今日的雷霆手腕,稳住荆山绝非难事。况且,沈陵川并非暴君,此地子民无需她担忧。
只是……
“好好善待陈叔他们,我死之后,魏家再无血脉,魏家军……也只会忠心于你,他们于你有利无弊。”
当初是她打着魏家军的名义带他们出来的,如今她身子不济,总要为这些人筹谋后事。
秦姝落还想多说些什么,可恍惚间发现,自己能挂记惦念的人好像也就这么些了,便是想为他们打算,也没有了。
沈陵川蹙着眉,忙道:“阿落,我会为你遍请名医,你不会死的。”
秦姝落扬了扬唇,看向沈陵川,眸中尽是嘲讽,好似在诉说着她的无能为力。
她淡笑道:“若你允准,不如放我离去,趁我有生之年,还能再看看这万里江山。”
沈陵川张了张嘴,想说些什么,可最后还是合上了嘴巴,他攥紧了拳头,偏头道:“你身子不好,旅途奔波,于你修养不利。”
秦姝落嗤笑一声,讥道:“沈陵川,做不到的事儿便不要轻易说出口,否则会叫人耻笑。”
“秦姝落……”这还是他第一次直呼秦姝落大名,“你当真……就从来都没有对我动心过吗?”
纵使,他们后来所有的合作都是利益驱使,可这样大的筹谋,她心中当真就没有半点动摇吗?
“你知道的,我对你……”他后边的话看着秦姝落唇边的讥诮生生咽了下去。
动心?
秦姝落眺望着远处的盛京城,有过吗?
她记不清了。
她只知道,她不想再同他们有任何瓜葛。
至于沈陵川是不是喜欢过她,她想大抵是有过一瞬的。
只可惜,他的喜欢也不过是一句空谈。
秦姝落看着来时路,短促地笑了一声,而后转瞬消失。
只道:“好好待五公主吧。”
沈陵川眉心一跳。
“我会争取……活到她把孩子生下,替你们圆了这个谎。”
她自己动手调转轮椅的方向,语气轻松随意道,好似在说着这世间最微不足道的事情。
“阿落……”
“你打的不就是这个主意吗?至于是不是男孩儿……沈陵川,你会有办法的,不是吗?”
秦姝落回眸看着他,温婉一笑。
“秦姝落,你的心好狠。”
如此聪慧,却又如此绝情,不给人半点回头的机会,当初的萧洵是如此,他亦是如此。
秦姝落挑眉,究竟是谁心狠,怎么她如此配合他们,叫所有人都得偿所愿,最后还落得一个心狠的恶名呢?
她不再犹疑,抬了抬手,碧书走过来,就要推着轮椅离开。
可身后伴着风声,却听他道:“你知道的,我一直倾慕你。”
“呵。”
碧书推着她的轮椅,咕噜咕噜地离开了。
身影消失在了林间,独留沈陵川在山间吹风。
*
又是一年冬天。
那是秦姝落在荆山度过的第二个冬天。
她卧在榻上,面容灰白憔悴至极,身体已然油尽灯枯,连起身的力气都没有了。
听碧书说萧沁生了个男孩儿,对外道是太子妃诞下麟儿。
秦姝落扯了扯嘴角,是真是假不重要,重要的是……太子去世的消息早已放出去了,那孩子此后会是荆山名正言顺的正统,而荆山也因他有了和盛京掰手腕的筹码。
而这孩子算在她名下,又留着萧家人的血,还是沈陵川的亲生子,就算是滴血验亲又如何,谁能看得出来,况且,沈陵川会护他周全。
一举三得,皆大欢喜。
秦姝落含笑道:“今天是个好日子。”
是死亡,也是新生。
窗外大雪纷飞,碧书闻言,也说:“是啊,外头的梅花都开了,红彤彤的一片,好看极了。”
秦姝落笑笑,又叹息道:“可惜了,还是没等到芙蓉花开的时节。扶我出去看看吧。”
“是。”
那年春天,她在院前种了好多梅花和芙蓉花,可惜了,未能看见芙蓉花盛开的时候。
她坐在空荡荡的大雪屋檐之下,倚靠在长廊上的美人靠上,静看着园中风景。
如今她是仇人也没有了,亲人也没了,身边只剩下碧书了。
天空中雪花飘飘扬扬,园中梅花鲜红盛开,似是故人来。
秦姝落眼中模糊,却怎么也看不清那人的面貌。
她用力地看了看最后实在是觉得累了,便缓缓闭上眼,于当夜溘然长逝。
死前,未有一言。
*
德正元年十二月十八日夜,太子妃落难产,于当晚薨。
听闻当夜,荆山上遍开红梅花,红彤彤的一大片,美得甚是惊艳。
皇孙交由皇姑五公主萧沁抚养,暂代母亲一职,当朝摄政,称为姑母皇太后。沈陵川升太傅一职,共同协理朝事。
自此,荆山开启了德正中兴的时代。
政通人和,国泰民安。
第126章大结局——“小女姓秦,名唤姝落,取静女其姝,光明磊落之意。”
盛京由四公主和六皇子共掌实权, 荆山由五公主和沈陵川携手合作,虽是一分为二,但各取所需, 按说该是圆满的结局。
可偏偏不知何时,盛京城里传出消息, 道太孙并非萧洵遗脉,而是沈陵川为了稳住荆山正统的地位, 狸猫换太子, 弄来的野孩子。
皇嗣有疑此等大事, 岂容有误。
是以盛京头一回如此强硬,不惜大兵压境也要验明正身, 四公主更是放出话来,绝不允许有任何人以任何缘由混淆皇嗣,玷污皇兄血脉, 对不起萧家的列祖列宗。
如今两地以葳蕤山为界, 局势剑拔弩张, 一触即发。
故而不少人都在议论此事。
南城也不例外。
南城的一家酒肆里, 屋内吵得热火朝天, 歌舞作伴,处处喧嚣。
“我就说那盛京的两位主儿绝对不可能轻易看着荆山接过正统的。”一个长着络腮胡的大汉一拍桌子大喊道,“要真叫荆山站稳了脚跟, 往后这周边小国朝拜到底以哪边为尊可就真不好说了!”
他身侧的一个身量瘦小的妇人一指甲掐在他胳膊上, 容貌清秀,微笑着喝道:“小声点儿!”
大汉捂着胳膊, 嘶着气, 讨饶道:“是是是,娘子, 我错了!!我错了!!”
他对面一瘦猴样的男子嗤道:“这可不一定,万一那太孙真的是已故太子的遗脉,盛京两位是听了奸人谗言,届时恐怕就不好收场了。”
“……”
酒肆之内,这般言论比比皆是。
若是旁的地儿断不敢这般放肆地议论朝事,可偏偏此地是南城。
南城虽归盛京掌管,但因着是平南王妃的故地,这些年一直由平南王照看着,有他老人家坐镇,不论是盛京还是荆山无一处敢对此地动手,因此其他地方的老百姓还终日人心惶惶,担忧战乱四起,无处逃灾,这儿却仍旧一片和乐融融。
尤其是眼下正值清明之际,外头还有不少祭祀杂耍的队伍,显得好不热闹。
酒肆最边上的方桌旁,坐着一个身穿白衣的女子,头戴一顶帷帽,身形纤瘦,一瞧便是美人胚子。
窗边微风乍起,吹起帷帽的下端,有好事者以为能窥见真容,却不想只瞧见了精致的下颌线和唇边一颗若隐若现的浅痣,依旧叫人难以忘怀。
她身侧一容貌清丽的女子柔声道:“姑娘,您说沈大人会和他们开战吗?”
秦姝落端起一杯薄酒,浅啜一口,“荆山初建,必定比不过盛京兵强马壮,沈陵川不会跟他们硬碰硬的,只不过此事是盛京拉他下马的最好时机,恐怕接下来他的日子不会好过了。”
碧书若有似无地点点头,而后笑道,“这样也好,想来如今沈大人忙着呢,便再也无暇顾忌您的事儿了。”
闻言,秦姝落轻道:“那是我死了。”
她放下酒杯,晲了碧书一眼,嗤笑一声,“我若不死,你且看呢。”
“他这辈子都寝食难安。”秦姝落淡笑道。
她抬眸,淡淡地看向外头祭祀点燃的火烛,南城多水系,整座城都是依河而建,是以不少人在河边放灯烧纸祈福。
当初姑姑送来的假死药,她原是转手送给了平南王妃,想成全她的心愿,让她金蝉脱壳离了盛京城,可是后来平南王妃还是薨逝了。
原以为此事已了,不想那日赵如春又将药以百日之祭的名义还了回来,也是那时起,她便想好了从此要彻底离开那片虎狼窝。
幸得袁春落相助,佐以汤药确实是展现了油尽灯枯之相,后又在萧沁诞下子嗣之际,服下假死药,如此趁着新旧交替、事务繁忙,沈陵川无暇兼顾之时,她这才得以彻底脱身。
离开的那天,秦姝落的心很平静。
她的亲人爱人皆是亡故,权势本非她所愿,再待下去,她和沈陵川之间必有一死,届时荆山大乱,盛京得势,她也未必会有好下场。
更何况,兴,百姓苦,亡,百姓苦。
如今的荆山,萧沁和沈陵川虽各有算计,但还是利益一致,尚能稳住局面。
也算是对荆山的百姓有个交代。
不过南城虽是安稳地,却也不宜久待。
秦姝落来这儿也只是想看看,宋钰曾经守护过的地方和许姨惦记了半辈子的地方究竟是何种模样,她看着窗外热闹的场景,如今看过了,也就没有遗憾了。
“碧书,我们走吧。”秦姝落轻声呢喃道。
碧书挠头,“姑娘,咱们不去许家看看了吗?赵小姐还在南城没回去呢。”
听人说,平南王也在城外建了座宅子,给平南王妃守墓,大有再也不准备归京的架势。
秦姝落扯了扯嘴角,笑道:“不见了,你探听到她们过得好,我便如意了。”
碧书哦了一声,有些不大明白秦姝落的心思却又好像能理解,大抵是近乡情切,倘若真的见了便舍不得走了吧。
许家宅院。
后宅一偏僻的小院子里,有一口小小的池塘,里面种满了荷花,这会儿还没到盛夏,花还未开起来,只能瞧见漂亮的锦鲤在半大的圆圆荷叶下游来游去。
廊下,摆放着一张躺椅。
躺椅上睡着一个发丝灰白的妇人,她额角已然布满了细纹,却依然能窥见年轻时姣好的容貌。眉眼间尽是平和良善,早没了当初的愁苦。
屋内走出一个年轻的女子,她拿着披风盖在妇人身上,蹲下身,温声道:“母亲,外头凉,要不回屋里睡吧。”
妇人缓缓睁开眼,愣怔了片刻才道:“天又凉了啊。”
赵如春颔首,“待天热些,我为您在亭中搭个葡萄架子,做个秋千吧,到时候便好纳凉了。”
许连夏点了点头,躺在摇椅上,看着湛蓝的天空,缓缓才站起身。
那年冬夜里,她原以为她寿命已尽,可如春却说她早就将假死药给自己服下了。
许连夏扯了扯嘴角,真真假假已经不重要了,重要的是如今她确确实实是圆了自己的心愿,离开了盛京城,回到了从前的住处,再也不用见到那个人了。
许连夏眨了眨眼,又道:“你昨个儿说见到了碧书,可是真的?”
赵如春挠头,“不过是扫见了一眼,可待我去寻又不曾找见,又或许不是吧。”
许连夏笑了笑,“不是便不是吧。大抵她们也只是想报个平安。”
毕竟她们都已经是在史书上薨逝的人了。
她回头,抬眸看了看天空,那样宽阔的天空再也不是被框在四四方方的墙角之中了。
她自由了。
她们都自由了。
酒肆之中,秦姝落扫了一眼外头渐渐暗下来了的天,放下银钱便准备离开。
出门的时候恰与舞狮的队伍迎面相逢,还看见一对年轻的男女正在旁边的小摊上试戴着面具,言笑晏晏,恍惚间想起了少年时期的他们。
秦姝落站在屋檐下,驻足了片刻,才抬步离开。
不想,天空没一会儿就下起了毛毛细雨。
帷帽被打湿了不好视物,秦姝落只好稍稍掀起下端,低头快些行步,未料行人匆匆,来来往往,将她和碧书冲散了。
秦姝落四处寻人,一不小心就撞到了来人身上。
头顶的帷帽也顺势滚落在地,秦姝落后退两步,险些没站稳,好在来人伸手一把将她抓住扶稳了。
“多谢……”秦姝落正欲感谢,不想一抬头,却看见了一张再熟悉不过的面庞。
那一瞬间,身旁匆匆行路避雨的人仿佛都消失不见。
萧洵将手中的雨伞倾斜,挡住秦姝落上方所有的风雨,而后才将眸光投向她,眼神专注而温柔,好似在看着什么稀世珍宝一样。
“姑、娘……“碧书在她身后不远,等赶过来时,看见眼前这一幕也是怔在原地发不出声来。
他一身普通的布衣却依旧压不住身姿挺拔的模样,往日深邃阴暗的眉眼此刻也只剩下了历经世事的平和与安宁,仿佛世间的一切风雨都与他无关。
他柔声道:“不知姑娘尊姓大名。”声音舒朗,眸色温润。
就像是他们第一次相识一般。
一样。
又不一样了。
也不知道过了多久,耳边才传来一道柔和又坚定的声音。
“小女姓秦,名唤姝落,取静女其姝,光明磊落之意。”
“如今的荆山也足以你大展身手了。”以沈陵川今日的雷霆手腕,稳住荆山绝非难事。况且,沈陵川并非暴君,此地子民无需她担忧。
只是……
“好好善待陈叔他们,我死之后,魏家再无血脉,魏家军……也只会忠心于你,他们于你有利无弊。”
当初是她打着魏家军的名义带他们出来的,如今她身子不济,总要为这些人筹谋后事。
秦姝落还想多说些什么,可恍惚间发现,自己能挂记惦念的人好像也就这么些了,便是想为他们打算,也没有了。
沈陵川蹙着眉,忙道:“阿落,我会为你遍请名医,你不会死的。”
秦姝落扬了扬唇,看向沈陵川,眸中尽是嘲讽,好似在诉说着她的无能为力。
她淡笑道:“若你允准,不如放我离去,趁我有生之年,还能再看看这万里江山。”
沈陵川张了张嘴,想说些什么,可最后还是合上了嘴巴,他攥紧了拳头,偏头道:“你身子不好,旅途奔波,于你修养不利。”
秦姝落嗤笑一声,讥道:“沈陵川,做不到的事儿便不要轻易说出口,否则会叫人耻笑。”
“秦姝落……”这还是他第一次直呼秦姝落大名,“你当真……就从来都没有对我动心过吗?”
纵使,他们后来所有的合作都是利益驱使,可这样大的筹谋,她心中当真就没有半点动摇吗?
“你知道的,我对你……”他后边的话看着秦姝落唇边的讥诮生生咽了下去。
动心?
秦姝落眺望着远处的盛京城,有过吗?
她记不清了。
她只知道,她不想再同他们有任何瓜葛。
至于沈陵川是不是喜欢过她,她想大抵是有过一瞬的。
只可惜,他的喜欢也不过是一句空谈。
秦姝落看着来时路,短促地笑了一声,而后转瞬消失。
只道:“好好待五公主吧。”
沈陵川眉心一跳。
“我会争取……活到她把孩子生下,替你们圆了这个谎。”
她自己动手调转轮椅的方向,语气轻松随意道,好似在说着这世间最微不足道的事情。
“阿落……”
“你打的不就是这个主意吗?至于是不是男孩儿……沈陵川,你会有办法的,不是吗?”
秦姝落回眸看着他,温婉一笑。
“秦姝落,你的心好狠。”
如此聪慧,却又如此绝情,不给人半点回头的机会,当初的萧洵是如此,他亦是如此。
秦姝落挑眉,究竟是谁心狠,怎么她如此配合他们,叫所有人都得偿所愿,最后还落得一个心狠的恶名呢?
她不再犹疑,抬了抬手,碧书走过来,就要推着轮椅离开。
可身后伴着风声,却听他道:“你知道的,我一直倾慕你。”
“呵。”
碧书推着她的轮椅,咕噜咕噜地离开了。
身影消失在了林间,独留沈陵川在山间吹风。
*
又是一年冬天。
那是秦姝落在荆山度过的第二个冬天。
她卧在榻上,面容灰白憔悴至极,身体已然油尽灯枯,连起身的力气都没有了。
听碧书说萧沁生了个男孩儿,对外道是太子妃诞下麟儿。
秦姝落扯了扯嘴角,是真是假不重要,重要的是……太子去世的消息早已放出去了,那孩子此后会是荆山名正言顺的正统,而荆山也因他有了和盛京掰手腕的筹码。
而这孩子算在她名下,又留着萧家人的血,还是沈陵川的亲生子,就算是滴血验亲又如何,谁能看得出来,况且,沈陵川会护他周全。
一举三得,皆大欢喜。
秦姝落含笑道:“今天是个好日子。”
是死亡,也是新生。
窗外大雪纷飞,碧书闻言,也说:“是啊,外头的梅花都开了,红彤彤的一片,好看极了。”
秦姝落笑笑,又叹息道:“可惜了,还是没等到芙蓉花开的时节。扶我出去看看吧。”
“是。”
那年春天,她在院前种了好多梅花和芙蓉花,可惜了,未能看见芙蓉花盛开的时候。
她坐在空荡荡的大雪屋檐之下,倚靠在长廊上的美人靠上,静看着园中风景。
如今她是仇人也没有了,亲人也没了,身边只剩下碧书了。
天空中雪花飘飘扬扬,园中梅花鲜红盛开,似是故人来。
秦姝落眼中模糊,却怎么也看不清那人的面貌。
她用力地看了看最后实在是觉得累了,便缓缓闭上眼,于当夜溘然长逝。
死前,未有一言。
*
德正元年十二月十八日夜,太子妃落难产,于当晚薨。
听闻当夜,荆山上遍开红梅花,红彤彤的一大片,美得甚是惊艳。
皇孙交由皇姑五公主萧沁抚养,暂代母亲一职,当朝摄政,称为姑母皇太后。沈陵川升太傅一职,共同协理朝事。
自此,荆山开启了德正中兴的时代。
政通人和,国泰民安。
第126章大结局——“小女姓秦,名唤姝落,取静女其姝,光明磊落之意。”
盛京由四公主和六皇子共掌实权, 荆山由五公主和沈陵川携手合作,虽是一分为二,但各取所需, 按说该是圆满的结局。
可偏偏不知何时,盛京城里传出消息, 道太孙并非萧洵遗脉,而是沈陵川为了稳住荆山正统的地位, 狸猫换太子, 弄来的野孩子。
皇嗣有疑此等大事, 岂容有误。
是以盛京头一回如此强硬,不惜大兵压境也要验明正身, 四公主更是放出话来,绝不允许有任何人以任何缘由混淆皇嗣,玷污皇兄血脉, 对不起萧家的列祖列宗。
如今两地以葳蕤山为界, 局势剑拔弩张, 一触即发。
故而不少人都在议论此事。
南城也不例外。
南城的一家酒肆里, 屋内吵得热火朝天, 歌舞作伴,处处喧嚣。
“我就说那盛京的两位主儿绝对不可能轻易看着荆山接过正统的。”一个长着络腮胡的大汉一拍桌子大喊道,“要真叫荆山站稳了脚跟, 往后这周边小国朝拜到底以哪边为尊可就真不好说了!”
他身侧的一个身量瘦小的妇人一指甲掐在他胳膊上, 容貌清秀,微笑着喝道:“小声点儿!”
大汉捂着胳膊, 嘶着气, 讨饶道:“是是是,娘子, 我错了!!我错了!!”
他对面一瘦猴样的男子嗤道:“这可不一定,万一那太孙真的是已故太子的遗脉,盛京两位是听了奸人谗言,届时恐怕就不好收场了。”
“……”
酒肆之内,这般言论比比皆是。
若是旁的地儿断不敢这般放肆地议论朝事,可偏偏此地是南城。
南城虽归盛京掌管,但因着是平南王妃的故地,这些年一直由平南王照看着,有他老人家坐镇,不论是盛京还是荆山无一处敢对此地动手,因此其他地方的老百姓还终日人心惶惶,担忧战乱四起,无处逃灾,这儿却仍旧一片和乐融融。
尤其是眼下正值清明之际,外头还有不少祭祀杂耍的队伍,显得好不热闹。
酒肆最边上的方桌旁,坐着一个身穿白衣的女子,头戴一顶帷帽,身形纤瘦,一瞧便是美人胚子。
窗边微风乍起,吹起帷帽的下端,有好事者以为能窥见真容,却不想只瞧见了精致的下颌线和唇边一颗若隐若现的浅痣,依旧叫人难以忘怀。
她身侧一容貌清丽的女子柔声道:“姑娘,您说沈大人会和他们开战吗?”
秦姝落端起一杯薄酒,浅啜一口,“荆山初建,必定比不过盛京兵强马壮,沈陵川不会跟他们硬碰硬的,只不过此事是盛京拉他下马的最好时机,恐怕接下来他的日子不会好过了。”
碧书若有似无地点点头,而后笑道,“这样也好,想来如今沈大人忙着呢,便再也无暇顾忌您的事儿了。”
闻言,秦姝落轻道:“那是我死了。”
她放下酒杯,晲了碧书一眼,嗤笑一声,“我若不死,你且看呢。”
“他这辈子都寝食难安。”秦姝落淡笑道。
她抬眸,淡淡地看向外头祭祀点燃的火烛,南城多水系,整座城都是依河而建,是以不少人在河边放灯烧纸祈福。
当初姑姑送来的假死药,她原是转手送给了平南王妃,想成全她的心愿,让她金蝉脱壳离了盛京城,可是后来平南王妃还是薨逝了。
原以为此事已了,不想那日赵如春又将药以百日之祭的名义还了回来,也是那时起,她便想好了从此要彻底离开那片虎狼窝。
幸得袁春落相助,佐以汤药确实是展现了油尽灯枯之相,后又在萧沁诞下子嗣之际,服下假死药,如此趁着新旧交替、事务繁忙,沈陵川无暇兼顾之时,她这才得以彻底脱身。
离开的那天,秦姝落的心很平静。
她的亲人爱人皆是亡故,权势本非她所愿,再待下去,她和沈陵川之间必有一死,届时荆山大乱,盛京得势,她也未必会有好下场。
更何况,兴,百姓苦,亡,百姓苦。
如今的荆山,萧沁和沈陵川虽各有算计,但还是利益一致,尚能稳住局面。
也算是对荆山的百姓有个交代。
不过南城虽是安稳地,却也不宜久待。
秦姝落来这儿也只是想看看,宋钰曾经守护过的地方和许姨惦记了半辈子的地方究竟是何种模样,她看着窗外热闹的场景,如今看过了,也就没有遗憾了。
“碧书,我们走吧。”秦姝落轻声呢喃道。
碧书挠头,“姑娘,咱们不去许家看看了吗?赵小姐还在南城没回去呢。”
听人说,平南王也在城外建了座宅子,给平南王妃守墓,大有再也不准备归京的架势。
秦姝落扯了扯嘴角,笑道:“不见了,你探听到她们过得好,我便如意了。”
碧书哦了一声,有些不大明白秦姝落的心思却又好像能理解,大抵是近乡情切,倘若真的见了便舍不得走了吧。
许家宅院。
后宅一偏僻的小院子里,有一口小小的池塘,里面种满了荷花,这会儿还没到盛夏,花还未开起来,只能瞧见漂亮的锦鲤在半大的圆圆荷叶下游来游去。
廊下,摆放着一张躺椅。
躺椅上睡着一个发丝灰白的妇人,她额角已然布满了细纹,却依然能窥见年轻时姣好的容貌。眉眼间尽是平和良善,早没了当初的愁苦。
屋内走出一个年轻的女子,她拿着披风盖在妇人身上,蹲下身,温声道:“母亲,外头凉,要不回屋里睡吧。”
妇人缓缓睁开眼,愣怔了片刻才道:“天又凉了啊。”
赵如春颔首,“待天热些,我为您在亭中搭个葡萄架子,做个秋千吧,到时候便好纳凉了。”
许连夏点了点头,躺在摇椅上,看着湛蓝的天空,缓缓才站起身。
那年冬夜里,她原以为她寿命已尽,可如春却说她早就将假死药给自己服下了。
许连夏扯了扯嘴角,真真假假已经不重要了,重要的是如今她确确实实是圆了自己的心愿,离开了盛京城,回到了从前的住处,再也不用见到那个人了。
许连夏眨了眨眼,又道:“你昨个儿说见到了碧书,可是真的?”
赵如春挠头,“不过是扫见了一眼,可待我去寻又不曾找见,又或许不是吧。”
许连夏笑了笑,“不是便不是吧。大抵她们也只是想报个平安。”
毕竟她们都已经是在史书上薨逝的人了。
她回头,抬眸看了看天空,那样宽阔的天空再也不是被框在四四方方的墙角之中了。
她自由了。
她们都自由了。
酒肆之中,秦姝落扫了一眼外头渐渐暗下来了的天,放下银钱便准备离开。
出门的时候恰与舞狮的队伍迎面相逢,还看见一对年轻的男女正在旁边的小摊上试戴着面具,言笑晏晏,恍惚间想起了少年时期的他们。
秦姝落站在屋檐下,驻足了片刻,才抬步离开。
不想,天空没一会儿就下起了毛毛细雨。
帷帽被打湿了不好视物,秦姝落只好稍稍掀起下端,低头快些行步,未料行人匆匆,来来往往,将她和碧书冲散了。
秦姝落四处寻人,一不小心就撞到了来人身上。
头顶的帷帽也顺势滚落在地,秦姝落后退两步,险些没站稳,好在来人伸手一把将她抓住扶稳了。
“多谢……”秦姝落正欲感谢,不想一抬头,却看见了一张再熟悉不过的面庞。
那一瞬间,身旁匆匆行路避雨的人仿佛都消失不见。
萧洵将手中的雨伞倾斜,挡住秦姝落上方所有的风雨,而后才将眸光投向她,眼神专注而温柔,好似在看着什么稀世珍宝一样。
“姑、娘……“碧书在她身后不远,等赶过来时,看见眼前这一幕也是怔在原地发不出声来。
他一身普通的布衣却依旧压不住身姿挺拔的模样,往日深邃阴暗的眉眼此刻也只剩下了历经世事的平和与安宁,仿佛世间的一切风雨都与他无关。
他柔声道:“不知姑娘尊姓大名。”声音舒朗,眸色温润。
就像是他们第一次相识一般。
一样。
又不一样了。
也不知道过了多久,耳边才传来一道柔和又坚定的声音。
“小女姓秦,名唤姝落,取静女其姝,光明磊落之意。”
“如今的荆山也足以你大展身手了。”以沈陵川今日的雷霆手腕,稳住荆山绝非难事。况且,沈陵川并非暴君,此地子民无需她担忧。
只是……
“好好善待陈叔他们,我死之后,魏家再无血脉,魏家军……也只会忠心于你,他们于你有利无弊。”
当初是她打着魏家军的名义带他们出来的,如今她身子不济,总要为这些人筹谋后事。
秦姝落还想多说些什么,可恍惚间发现,自己能挂记惦念的人好像也就这么些了,便是想为他们打算,也没有了。
沈陵川蹙着眉,忙道:“阿落,我会为你遍请名医,你不会死的。”
秦姝落扬了扬唇,看向沈陵川,眸中尽是嘲讽,好似在诉说着她的无能为力。
她淡笑道:“若你允准,不如放我离去,趁我有生之年,还能再看看这万里江山。”
沈陵川张了张嘴,想说些什么,可最后还是合上了嘴巴,他攥紧了拳头,偏头道:“你身子不好,旅途奔波,于你修养不利。”
秦姝落嗤笑一声,讥道:“沈陵川,做不到的事儿便不要轻易说出口,否则会叫人耻笑。”
“秦姝落……”这还是他第一次直呼秦姝落大名,“你当真……就从来都没有对我动心过吗?”
纵使,他们后来所有的合作都是利益驱使,可这样大的筹谋,她心中当真就没有半点动摇吗?
“你知道的,我对你……”他后边的话看着秦姝落唇边的讥诮生生咽了下去。
动心?
秦姝落眺望着远处的盛京城,有过吗?
她记不清了。
她只知道,她不想再同他们有任何瓜葛。
至于沈陵川是不是喜欢过她,她想大抵是有过一瞬的。
只可惜,他的喜欢也不过是一句空谈。
秦姝落看着来时路,短促地笑了一声,而后转瞬消失。
只道:“好好待五公主吧。”
沈陵川眉心一跳。
“我会争取……活到她把孩子生下,替你们圆了这个谎。”
她自己动手调转轮椅的方向,语气轻松随意道,好似在说着这世间最微不足道的事情。
“阿落……”
“你打的不就是这个主意吗?至于是不是男孩儿……沈陵川,你会有办法的,不是吗?”
秦姝落回眸看着他,温婉一笑。
“秦姝落,你的心好狠。”
如此聪慧,却又如此绝情,不给人半点回头的机会,当初的萧洵是如此,他亦是如此。
秦姝落挑眉,究竟是谁心狠,怎么她如此配合他们,叫所有人都得偿所愿,最后还落得一个心狠的恶名呢?
她不再犹疑,抬了抬手,碧书走过来,就要推着轮椅离开。
可身后伴着风声,却听他道:“你知道的,我一直倾慕你。”
“呵。”
碧书推着她的轮椅,咕噜咕噜地离开了。
身影消失在了林间,独留沈陵川在山间吹风。
*
又是一年冬天。
那是秦姝落在荆山度过的第二个冬天。
她卧在榻上,面容灰白憔悴至极,身体已然油尽灯枯,连起身的力气都没有了。
听碧书说萧沁生了个男孩儿,对外道是太子妃诞下麟儿。
秦姝落扯了扯嘴角,是真是假不重要,重要的是……太子去世的消息早已放出去了,那孩子此后会是荆山名正言顺的正统,而荆山也因他有了和盛京掰手腕的筹码。
而这孩子算在她名下,又留着萧家人的血,还是沈陵川的亲生子,就算是滴血验亲又如何,谁能看得出来,况且,沈陵川会护他周全。
一举三得,皆大欢喜。
秦姝落含笑道:“今天是个好日子。”
是死亡,也是新生。
窗外大雪纷飞,碧书闻言,也说:“是啊,外头的梅花都开了,红彤彤的一片,好看极了。”
秦姝落笑笑,又叹息道:“可惜了,还是没等到芙蓉花开的时节。扶我出去看看吧。”
“是。”
那年春天,她在院前种了好多梅花和芙蓉花,可惜了,未能看见芙蓉花盛开的时候。
她坐在空荡荡的大雪屋檐之下,倚靠在长廊上的美人靠上,静看着园中风景。
如今她是仇人也没有了,亲人也没了,身边只剩下碧书了。
天空中雪花飘飘扬扬,园中梅花鲜红盛开,似是故人来。
秦姝落眼中模糊,却怎么也看不清那人的面貌。
她用力地看了看最后实在是觉得累了,便缓缓闭上眼,于当夜溘然长逝。
死前,未有一言。
*
德正元年十二月十八日夜,太子妃落难产,于当晚薨。
听闻当夜,荆山上遍开红梅花,红彤彤的一大片,美得甚是惊艳。
皇孙交由皇姑五公主萧沁抚养,暂代母亲一职,当朝摄政,称为姑母皇太后。沈陵川升太傅一职,共同协理朝事。
自此,荆山开启了德正中兴的时代。
政通人和,国泰民安。
第126章大结局——“小女姓秦,名唤姝落,取静女其姝,光明磊落之意。”
盛京由四公主和六皇子共掌实权, 荆山由五公主和沈陵川携手合作,虽是一分为二,但各取所需, 按说该是圆满的结局。
可偏偏不知何时,盛京城里传出消息, 道太孙并非萧洵遗脉,而是沈陵川为了稳住荆山正统的地位, 狸猫换太子, 弄来的野孩子。
皇嗣有疑此等大事, 岂容有误。
是以盛京头一回如此强硬,不惜大兵压境也要验明正身, 四公主更是放出话来,绝不允许有任何人以任何缘由混淆皇嗣,玷污皇兄血脉, 对不起萧家的列祖列宗。
如今两地以葳蕤山为界, 局势剑拔弩张, 一触即发。
故而不少人都在议论此事。
南城也不例外。
南城的一家酒肆里, 屋内吵得热火朝天, 歌舞作伴,处处喧嚣。
“我就说那盛京的两位主儿绝对不可能轻易看着荆山接过正统的。”一个长着络腮胡的大汉一拍桌子大喊道,“要真叫荆山站稳了脚跟, 往后这周边小国朝拜到底以哪边为尊可就真不好说了!”
他身侧的一个身量瘦小的妇人一指甲掐在他胳膊上, 容貌清秀,微笑着喝道:“小声点儿!”
大汉捂着胳膊, 嘶着气, 讨饶道:“是是是,娘子, 我错了!!我错了!!”
他对面一瘦猴样的男子嗤道:“这可不一定,万一那太孙真的是已故太子的遗脉,盛京两位是听了奸人谗言,届时恐怕就不好收场了。”
“……”
酒肆之内,这般言论比比皆是。
若是旁的地儿断不敢这般放肆地议论朝事,可偏偏此地是南城。
南城虽归盛京掌管,但因着是平南王妃的故地,这些年一直由平南王照看着,有他老人家坐镇,不论是盛京还是荆山无一处敢对此地动手,因此其他地方的老百姓还终日人心惶惶,担忧战乱四起,无处逃灾,这儿却仍旧一片和乐融融。
尤其是眼下正值清明之际,外头还有不少祭祀杂耍的队伍,显得好不热闹。
酒肆最边上的方桌旁,坐着一个身穿白衣的女子,头戴一顶帷帽,身形纤瘦,一瞧便是美人胚子。
窗边微风乍起,吹起帷帽的下端,有好事者以为能窥见真容,却不想只瞧见了精致的下颌线和唇边一颗若隐若现的浅痣,依旧叫人难以忘怀。
她身侧一容貌清丽的女子柔声道:“姑娘,您说沈大人会和他们开战吗?”
秦姝落端起一杯薄酒,浅啜一口,“荆山初建,必定比不过盛京兵强马壮,沈陵川不会跟他们硬碰硬的,只不过此事是盛京拉他下马的最好时机,恐怕接下来他的日子不会好过了。”
碧书若有似无地点点头,而后笑道,“这样也好,想来如今沈大人忙着呢,便再也无暇顾忌您的事儿了。”
闻言,秦姝落轻道:“那是我死了。”
她放下酒杯,晲了碧书一眼,嗤笑一声,“我若不死,你且看呢。”
“他这辈子都寝食难安。”秦姝落淡笑道。
她抬眸,淡淡地看向外头祭祀点燃的火烛,南城多水系,整座城都是依河而建,是以不少人在河边放灯烧纸祈福。
当初姑姑送来的假死药,她原是转手送给了平南王妃,想成全她的心愿,让她金蝉脱壳离了盛京城,可是后来平南王妃还是薨逝了。
原以为此事已了,不想那日赵如春又将药以百日之祭的名义还了回来,也是那时起,她便想好了从此要彻底离开那片虎狼窝。
幸得袁春落相助,佐以汤药确实是展现了油尽灯枯之相,后又在萧沁诞下子嗣之际,服下假死药,如此趁着新旧交替、事务繁忙,沈陵川无暇兼顾之时,她这才得以彻底脱身。
离开的那天,秦姝落的心很平静。
她的亲人爱人皆是亡故,权势本非她所愿,再待下去,她和沈陵川之间必有一死,届时荆山大乱,盛京得势,她也未必会有好下场。
更何况,兴,百姓苦,亡,百姓苦。
如今的荆山,萧沁和沈陵川虽各有算计,但还是利益一致,尚能稳住局面。
也算是对荆山的百姓有个交代。
不过南城虽是安稳地,却也不宜久待。
秦姝落来这儿也只是想看看,宋钰曾经守护过的地方和许姨惦记了半辈子的地方究竟是何种模样,她看着窗外热闹的场景,如今看过了,也就没有遗憾了。
“碧书,我们走吧。”秦姝落轻声呢喃道。
碧书挠头,“姑娘,咱们不去许家看看了吗?赵小姐还在南城没回去呢。”
听人说,平南王也在城外建了座宅子,给平南王妃守墓,大有再也不准备归京的架势。
秦姝落扯了扯嘴角,笑道:“不见了,你探听到她们过得好,我便如意了。”
碧书哦了一声,有些不大明白秦姝落的心思却又好像能理解,大抵是近乡情切,倘若真的见了便舍不得走了吧。
许家宅院。
后宅一偏僻的小院子里,有一口小小的池塘,里面种满了荷花,这会儿还没到盛夏,花还未开起来,只能瞧见漂亮的锦鲤在半大的圆圆荷叶下游来游去。
廊下,摆放着一张躺椅。
躺椅上睡着一个发丝灰白的妇人,她额角已然布满了细纹,却依然能窥见年轻时姣好的容貌。眉眼间尽是平和良善,早没了当初的愁苦。
屋内走出一个年轻的女子,她拿着披风盖在妇人身上,蹲下身,温声道:“母亲,外头凉,要不回屋里睡吧。”
妇人缓缓睁开眼,愣怔了片刻才道:“天又凉了啊。”
赵如春颔首,“待天热些,我为您在亭中搭个葡萄架子,做个秋千吧,到时候便好纳凉了。”
许连夏点了点头,躺在摇椅上,看着湛蓝的天空,缓缓才站起身。
那年冬夜里,她原以为她寿命已尽,可如春却说她早就将假死药给自己服下了。
许连夏扯了扯嘴角,真真假假已经不重要了,重要的是如今她确确实实是圆了自己的心愿,离开了盛京城,回到了从前的住处,再也不用见到那个人了。
许连夏眨了眨眼,又道:“你昨个儿说见到了碧书,可是真的?”
赵如春挠头,“不过是扫见了一眼,可待我去寻又不曾找见,又或许不是吧。”
许连夏笑了笑,“不是便不是吧。大抵她们也只是想报个平安。”
毕竟她们都已经是在史书上薨逝的人了。
她回头,抬眸看了看天空,那样宽阔的天空再也不是被框在四四方方的墙角之中了。
她自由了。
她们都自由了。
酒肆之中,秦姝落扫了一眼外头渐渐暗下来了的天,放下银钱便准备离开。
出门的时候恰与舞狮的队伍迎面相逢,还看见一对年轻的男女正在旁边的小摊上试戴着面具,言笑晏晏,恍惚间想起了少年时期的他们。
秦姝落站在屋檐下,驻足了片刻,才抬步离开。
不想,天空没一会儿就下起了毛毛细雨。
帷帽被打湿了不好视物,秦姝落只好稍稍掀起下端,低头快些行步,未料行人匆匆,来来往往,将她和碧书冲散了。
秦姝落四处寻人,一不小心就撞到了来人身上。
头顶的帷帽也顺势滚落在地,秦姝落后退两步,险些没站稳,好在来人伸手一把将她抓住扶稳了。
“多谢……”秦姝落正欲感谢,不想一抬头,却看见了一张再熟悉不过的面庞。
那一瞬间,身旁匆匆行路避雨的人仿佛都消失不见。
萧洵将手中的雨伞倾斜,挡住秦姝落上方所有的风雨,而后才将眸光投向她,眼神专注而温柔,好似在看着什么稀世珍宝一样。
“姑、娘……“碧书在她身后不远,等赶过来时,看见眼前这一幕也是怔在原地发不出声来。
他一身普通的布衣却依旧压不住身姿挺拔的模样,往日深邃阴暗的眉眼此刻也只剩下了历经世事的平和与安宁,仿佛世间的一切风雨都与他无关。
他柔声道:“不知姑娘尊姓大名。”声音舒朗,眸色温润。
就像是他们第一次相识一般。
一样。
又不一样了。
也不知道过了多久,耳边才传来一道柔和又坚定的声音。
“小女姓秦,名唤姝落,取静女其姝,光明磊落之意。”
“如今的荆山也足以你大展身手了。”以沈陵川今日的雷霆手腕,稳住荆山绝非难事。况且,沈陵川并非暴君,此地子民无需她担忧。
只是……
“好好善待陈叔他们,我死之后,魏家再无血脉,魏家军……也只会忠心于你,他们于你有利无弊。”
当初是她打着魏家军的名义带他们出来的,如今她身子不济,总要为这些人筹谋后事。
秦姝落还想多说些什么,可恍惚间发现,自己能挂记惦念的人好像也就这么些了,便是想为他们打算,也没有了。
沈陵川蹙着眉,忙道:“阿落,我会为你遍请名医,你不会死的。”
秦姝落扬了扬唇,看向沈陵川,眸中尽是嘲讽,好似在诉说着她的无能为力。
她淡笑道:“若你允准,不如放我离去,趁我有生之年,还能再看看这万里江山。”
沈陵川张了张嘴,想说些什么,可最后还是合上了嘴巴,他攥紧了拳头,偏头道:“你身子不好,旅途奔波,于你修养不利。”
秦姝落嗤笑一声,讥道:“沈陵川,做不到的事儿便不要轻易说出口,否则会叫人耻笑。”
“秦姝落……”这还是他第一次直呼秦姝落大名,“你当真……就从来都没有对我动心过吗?”
纵使,他们后来所有的合作都是利益驱使,可这样大的筹谋,她心中当真就没有半点动摇吗?
“你知道的,我对你……”他后边的话看着秦姝落唇边的讥诮生生咽了下去。
动心?
秦姝落眺望着远处的盛京城,有过吗?
她记不清了。
她只知道,她不想再同他们有任何瓜葛。
至于沈陵川是不是喜欢过她,她想大抵是有过一瞬的。
只可惜,他的喜欢也不过是一句空谈。
秦姝落看着来时路,短促地笑了一声,而后转瞬消失。
只道:“好好待五公主吧。”
沈陵川眉心一跳。
“我会争取……活到她把孩子生下,替你们圆了这个谎。”
她自己动手调转轮椅的方向,语气轻松随意道,好似在说着这世间最微不足道的事情。
“阿落……”
“你打的不就是这个主意吗?至于是不是男孩儿……沈陵川,你会有办法的,不是吗?”
秦姝落回眸看着他,温婉一笑。
“秦姝落,你的心好狠。”
如此聪慧,却又如此绝情,不给人半点回头的机会,当初的萧洵是如此,他亦是如此。
秦姝落挑眉,究竟是谁心狠,怎么她如此配合他们,叫所有人都得偿所愿,最后还落得一个心狠的恶名呢?
她不再犹疑,抬了抬手,碧书走过来,就要推着轮椅离开。
可身后伴着风声,却听他道:“你知道的,我一直倾慕你。”
“呵。”
碧书推着她的轮椅,咕噜咕噜地离开了。
身影消失在了林间,独留沈陵川在山间吹风。
*
又是一年冬天。
那是秦姝落在荆山度过的第二个冬天。
她卧在榻上,面容灰白憔悴至极,身体已然油尽灯枯,连起身的力气都没有了。
听碧书说萧沁生了个男孩儿,对外道是太子妃诞下麟儿。
秦姝落扯了扯嘴角,是真是假不重要,重要的是……太子去世的消息早已放出去了,那孩子此后会是荆山名正言顺的正统,而荆山也因他有了和盛京掰手腕的筹码。
而这孩子算在她名下,又留着萧家人的血,还是沈陵川的亲生子,就算是滴血验亲又如何,谁能看得出来,况且,沈陵川会护他周全。
一举三得,皆大欢喜。
秦姝落含笑道:“今天是个好日子。”
是死亡,也是新生。
窗外大雪纷飞,碧书闻言,也说:“是啊,外头的梅花都开了,红彤彤的一片,好看极了。”
秦姝落笑笑,又叹息道:“可惜了,还是没等到芙蓉花开的时节。扶我出去看看吧。”
“是。”
那年春天,她在院前种了好多梅花和芙蓉花,可惜了,未能看见芙蓉花盛开的时候。
她坐在空荡荡的大雪屋檐之下,倚靠在长廊上的美人靠上,静看着园中风景。
如今她是仇人也没有了,亲人也没了,身边只剩下碧书了。
天空中雪花飘飘扬扬,园中梅花鲜红盛开,似是故人来。
秦姝落眼中模糊,却怎么也看不清那人的面貌。
她用力地看了看最后实在是觉得累了,便缓缓闭上眼,于当夜溘然长逝。
死前,未有一言。
*
德正元年十二月十八日夜,太子妃落难产,于当晚薨。
听闻当夜,荆山上遍开红梅花,红彤彤的一大片,美得甚是惊艳。
皇孙交由皇姑五公主萧沁抚养,暂代母亲一职,当朝摄政,称为姑母皇太后。沈陵川升太傅一职,共同协理朝事。
自此,荆山开启了德正中兴的时代。
政通人和,国泰民安。
第126章大结局——“小女姓秦,名唤姝落,取静女其姝,光明磊落之意。”
盛京由四公主和六皇子共掌实权, 荆山由五公主和沈陵川携手合作,虽是一分为二,但各取所需, 按说该是圆满的结局。
可偏偏不知何时,盛京城里传出消息, 道太孙并非萧洵遗脉,而是沈陵川为了稳住荆山正统的地位, 狸猫换太子, 弄来的野孩子。
皇嗣有疑此等大事, 岂容有误。
是以盛京头一回如此强硬,不惜大兵压境也要验明正身, 四公主更是放出话来,绝不允许有任何人以任何缘由混淆皇嗣,玷污皇兄血脉, 对不起萧家的列祖列宗。
如今两地以葳蕤山为界, 局势剑拔弩张, 一触即发。
故而不少人都在议论此事。
南城也不例外。
南城的一家酒肆里, 屋内吵得热火朝天, 歌舞作伴,处处喧嚣。
“我就说那盛京的两位主儿绝对不可能轻易看着荆山接过正统的。”一个长着络腮胡的大汉一拍桌子大喊道,“要真叫荆山站稳了脚跟, 往后这周边小国朝拜到底以哪边为尊可就真不好说了!”
他身侧的一个身量瘦小的妇人一指甲掐在他胳膊上, 容貌清秀,微笑着喝道:“小声点儿!”
大汉捂着胳膊, 嘶着气, 讨饶道:“是是是,娘子, 我错了!!我错了!!”
他对面一瘦猴样的男子嗤道:“这可不一定,万一那太孙真的是已故太子的遗脉,盛京两位是听了奸人谗言,届时恐怕就不好收场了。”
“……”
酒肆之内,这般言论比比皆是。
若是旁的地儿断不敢这般放肆地议论朝事,可偏偏此地是南城。
南城虽归盛京掌管,但因着是平南王妃的故地,这些年一直由平南王照看着,有他老人家坐镇,不论是盛京还是荆山无一处敢对此地动手,因此其他地方的老百姓还终日人心惶惶,担忧战乱四起,无处逃灾,这儿却仍旧一片和乐融融。
尤其是眼下正值清明之际,外头还有不少祭祀杂耍的队伍,显得好不热闹。
酒肆最边上的方桌旁,坐着一个身穿白衣的女子,头戴一顶帷帽,身形纤瘦,一瞧便是美人胚子。
窗边微风乍起,吹起帷帽的下端,有好事者以为能窥见真容,却不想只瞧见了精致的下颌线和唇边一颗若隐若现的浅痣,依旧叫人难以忘怀。
她身侧一容貌清丽的女子柔声道:“姑娘,您说沈大人会和他们开战吗?”
秦姝落端起一杯薄酒,浅啜一口,“荆山初建,必定比不过盛京兵强马壮,沈陵川不会跟他们硬碰硬的,只不过此事是盛京拉他下马的最好时机,恐怕接下来他的日子不会好过了。”
碧书若有似无地点点头,而后笑道,“这样也好,想来如今沈大人忙着呢,便再也无暇顾忌您的事儿了。”
闻言,秦姝落轻道:“那是我死了。”
她放下酒杯,晲了碧书一眼,嗤笑一声,“我若不死,你且看呢。”
“他这辈子都寝食难安。”秦姝落淡笑道。
她抬眸,淡淡地看向外头祭祀点燃的火烛,南城多水系,整座城都是依河而建,是以不少人在河边放灯烧纸祈福。
当初姑姑送来的假死药,她原是转手送给了平南王妃,想成全她的心愿,让她金蝉脱壳离了盛京城,可是后来平南王妃还是薨逝了。
原以为此事已了,不想那日赵如春又将药以百日之祭的名义还了回来,也是那时起,她便想好了从此要彻底离开那片虎狼窝。
幸得袁春落相助,佐以汤药确实是展现了油尽灯枯之相,后又在萧沁诞下子嗣之际,服下假死药,如此趁着新旧交替、事务繁忙,沈陵川无暇兼顾之时,她这才得以彻底脱身。
离开的那天,秦姝落的心很平静。
她的亲人爱人皆是亡故,权势本非她所愿,再待下去,她和沈陵川之间必有一死,届时荆山大乱,盛京得势,她也未必会有好下场。
更何况,兴,百姓苦,亡,百姓苦。
如今的荆山,萧沁和沈陵川虽各有算计,但还是利益一致,尚能稳住局面。
也算是对荆山的百姓有个交代。
不过南城虽是安稳地,却也不宜久待。
秦姝落来这儿也只是想看看,宋钰曾经守护过的地方和许姨惦记了半辈子的地方究竟是何种模样,她看着窗外热闹的场景,如今看过了,也就没有遗憾了。
“碧书,我们走吧。”秦姝落轻声呢喃道。
碧书挠头,“姑娘,咱们不去许家看看了吗?赵小姐还在南城没回去呢。”
听人说,平南王也在城外建了座宅子,给平南王妃守墓,大有再也不准备归京的架势。
秦姝落扯了扯嘴角,笑道:“不见了,你探听到她们过得好,我便如意了。”
碧书哦了一声,有些不大明白秦姝落的心思却又好像能理解,大抵是近乡情切,倘若真的见了便舍不得走了吧。
许家宅院。
后宅一偏僻的小院子里,有一口小小的池塘,里面种满了荷花,这会儿还没到盛夏,花还未开起来,只能瞧见漂亮的锦鲤在半大的圆圆荷叶下游来游去。
廊下,摆放着一张躺椅。
躺椅上睡着一个发丝灰白的妇人,她额角已然布满了细纹,却依然能窥见年轻时姣好的容貌。眉眼间尽是平和良善,早没了当初的愁苦。
屋内走出一个年轻的女子,她拿着披风盖在妇人身上,蹲下身,温声道:“母亲,外头凉,要不回屋里睡吧。”
妇人缓缓睁开眼,愣怔了片刻才道:“天又凉了啊。”
赵如春颔首,“待天热些,我为您在亭中搭个葡萄架子,做个秋千吧,到时候便好纳凉了。”
许连夏点了点头,躺在摇椅上,看着湛蓝的天空,缓缓才站起身。
那年冬夜里,她原以为她寿命已尽,可如春却说她早就将假死药给自己服下了。
许连夏扯了扯嘴角,真真假假已经不重要了,重要的是如今她确确实实是圆了自己的心愿,离开了盛京城,回到了从前的住处,再也不用见到那个人了。
许连夏眨了眨眼,又道:“你昨个儿说见到了碧书,可是真的?”
赵如春挠头,“不过是扫见了一眼,可待我去寻又不曾找见,又或许不是吧。”
许连夏笑了笑,“不是便不是吧。大抵她们也只是想报个平安。”
毕竟她们都已经是在史书上薨逝的人了。
她回头,抬眸看了看天空,那样宽阔的天空再也不是被框在四四方方的墙角之中了。
她自由了。
她们都自由了。
酒肆之中,秦姝落扫了一眼外头渐渐暗下来了的天,放下银钱便准备离开。
出门的时候恰与舞狮的队伍迎面相逢,还看见一对年轻的男女正在旁边的小摊上试戴着面具,言笑晏晏,恍惚间想起了少年时期的他们。
秦姝落站在屋檐下,驻足了片刻,才抬步离开。
不想,天空没一会儿就下起了毛毛细雨。
帷帽被打湿了不好视物,秦姝落只好稍稍掀起下端,低头快些行步,未料行人匆匆,来来往往,将她和碧书冲散了。
秦姝落四处寻人,一不小心就撞到了来人身上。
头顶的帷帽也顺势滚落在地,秦姝落后退两步,险些没站稳,好在来人伸手一把将她抓住扶稳了。
“多谢……”秦姝落正欲感谢,不想一抬头,却看见了一张再熟悉不过的面庞。
那一瞬间,身旁匆匆行路避雨的人仿佛都消失不见。
萧洵将手中的雨伞倾斜,挡住秦姝落上方所有的风雨,而后才将眸光投向她,眼神专注而温柔,好似在看着什么稀世珍宝一样。
“姑、娘……“碧书在她身后不远,等赶过来时,看见眼前这一幕也是怔在原地发不出声来。
他一身普通的布衣却依旧压不住身姿挺拔的模样,往日深邃阴暗的眉眼此刻也只剩下了历经世事的平和与安宁,仿佛世间的一切风雨都与他无关。
他柔声道:“不知姑娘尊姓大名。”声音舒朗,眸色温润。
就像是他们第一次相识一般。
一样。
又不一样了。
也不知道过了多久,耳边才传来一道柔和又坚定的声音。
“小女姓秦,名唤姝落,取静女其姝,光明磊落之意。”
“如今的荆山也足以你大展身手了。”以沈陵川今日的雷霆手腕,稳住荆山绝非难事。况且,沈陵川并非暴君,此地子民无需她担忧。
只是……
“好好善待陈叔他们,我死之后,魏家再无血脉,魏家军……也只会忠心于你,他们于你有利无弊。”
当初是她打着魏家军的名义带他们出来的,如今她身子不济,总要为这些人筹谋后事。
秦姝落还想多说些什么,可恍惚间发现,自己能挂记惦念的人好像也就这么些了,便是想为他们打算,也没有了。
沈陵川蹙着眉,忙道:“阿落,我会为你遍请名医,你不会死的。”
秦姝落扬了扬唇,看向沈陵川,眸中尽是嘲讽,好似在诉说着她的无能为力。
她淡笑道:“若你允准,不如放我离去,趁我有生之年,还能再看看这万里江山。”
沈陵川张了张嘴,想说些什么,可最后还是合上了嘴巴,他攥紧了拳头,偏头道:“你身子不好,旅途奔波,于你修养不利。”
秦姝落嗤笑一声,讥道:“沈陵川,做不到的事儿便不要轻易说出口,否则会叫人耻笑。”
“秦姝落……”这还是他第一次直呼秦姝落大名,“你当真……就从来都没有对我动心过吗?”
纵使,他们后来所有的合作都是利益驱使,可这样大的筹谋,她心中当真就没有半点动摇吗?
“你知道的,我对你……”他后边的话看着秦姝落唇边的讥诮生生咽了下去。
动心?
秦姝落眺望着远处的盛京城,有过吗?
她记不清了。
她只知道,她不想再同他们有任何瓜葛。
至于沈陵川是不是喜欢过她,她想大抵是有过一瞬的。
只可惜,他的喜欢也不过是一句空谈。
秦姝落看着来时路,短促地笑了一声,而后转瞬消失。
只道:“好好待五公主吧。”
沈陵川眉心一跳。
“我会争取……活到她把孩子生下,替你们圆了这个谎。”
她自己动手调转轮椅的方向,语气轻松随意道,好似在说着这世间最微不足道的事情。
“阿落……”
“你打的不就是这个主意吗?至于是不是男孩儿……沈陵川,你会有办法的,不是吗?”
秦姝落回眸看着他,温婉一笑。
“秦姝落,你的心好狠。”
如此聪慧,却又如此绝情,不给人半点回头的机会,当初的萧洵是如此,他亦是如此。
秦姝落挑眉,究竟是谁心狠,怎么她如此配合他们,叫所有人都得偿所愿,最后还落得一个心狠的恶名呢?
她不再犹疑,抬了抬手,碧书走过来,就要推着轮椅离开。
可身后伴着风声,却听他道:“你知道的,我一直倾慕你。”
“呵。”
碧书推着她的轮椅,咕噜咕噜地离开了。
身影消失在了林间,独留沈陵川在山间吹风。
*
又是一年冬天。
那是秦姝落在荆山度过的第二个冬天。
她卧在榻上,面容灰白憔悴至极,身体已然油尽灯枯,连起身的力气都没有了。
听碧书说萧沁生了个男孩儿,对外道是太子妃诞下麟儿。
秦姝落扯了扯嘴角,是真是假不重要,重要的是……太子去世的消息早已放出去了,那孩子此后会是荆山名正言顺的正统,而荆山也因他有了和盛京掰手腕的筹码。
而这孩子算在她名下,又留着萧家人的血,还是沈陵川的亲生子,就算是滴血验亲又如何,谁能看得出来,况且,沈陵川会护他周全。
一举三得,皆大欢喜。
秦姝落含笑道:“今天是个好日子。”
是死亡,也是新生。
窗外大雪纷飞,碧书闻言,也说:“是啊,外头的梅花都开了,红彤彤的一片,好看极了。”
秦姝落笑笑,又叹息道:“可惜了,还是没等到芙蓉花开的时节。扶我出去看看吧。”
“是。”
那年春天,她在院前种了好多梅花和芙蓉花,可惜了,未能看见芙蓉花盛开的时候。
她坐在空荡荡的大雪屋檐之下,倚靠在长廊上的美人靠上,静看着园中风景。
如今她是仇人也没有了,亲人也没了,身边只剩下碧书了。
天空中雪花飘飘扬扬,园中梅花鲜红盛开,似是故人来。
秦姝落眼中模糊,却怎么也看不清那人的面貌。
她用力地看了看最后实在是觉得累了,便缓缓闭上眼,于当夜溘然长逝。
死前,未有一言。
*
德正元年十二月十八日夜,太子妃落难产,于当晚薨。
听闻当夜,荆山上遍开红梅花,红彤彤的一大片,美得甚是惊艳。
皇孙交由皇姑五公主萧沁抚养,暂代母亲一职,当朝摄政,称为姑母皇太后。沈陵川升太傅一职,共同协理朝事。
自此,荆山开启了德正中兴的时代。
政通人和,国泰民安。
第126章大结局——“小女姓秦,名唤姝落,取静女其姝,光明磊落之意。”
盛京由四公主和六皇子共掌实权, 荆山由五公主和沈陵川携手合作,虽是一分为二,但各取所需, 按说该是圆满的结局。
可偏偏不知何时,盛京城里传出消息, 道太孙并非萧洵遗脉,而是沈陵川为了稳住荆山正统的地位, 狸猫换太子, 弄来的野孩子。
皇嗣有疑此等大事, 岂容有误。
是以盛京头一回如此强硬,不惜大兵压境也要验明正身, 四公主更是放出话来,绝不允许有任何人以任何缘由混淆皇嗣,玷污皇兄血脉, 对不起萧家的列祖列宗。
如今两地以葳蕤山为界, 局势剑拔弩张, 一触即发。
故而不少人都在议论此事。
南城也不例外。
南城的一家酒肆里, 屋内吵得热火朝天, 歌舞作伴,处处喧嚣。
“我就说那盛京的两位主儿绝对不可能轻易看着荆山接过正统的。”一个长着络腮胡的大汉一拍桌子大喊道,“要真叫荆山站稳了脚跟, 往后这周边小国朝拜到底以哪边为尊可就真不好说了!”
他身侧的一个身量瘦小的妇人一指甲掐在他胳膊上, 容貌清秀,微笑着喝道:“小声点儿!”
大汉捂着胳膊, 嘶着气, 讨饶道:“是是是,娘子, 我错了!!我错了!!”
他对面一瘦猴样的男子嗤道:“这可不一定,万一那太孙真的是已故太子的遗脉,盛京两位是听了奸人谗言,届时恐怕就不好收场了。”
“……”
酒肆之内,这般言论比比皆是。
若是旁的地儿断不敢这般放肆地议论朝事,可偏偏此地是南城。
南城虽归盛京掌管,但因着是平南王妃的故地,这些年一直由平南王照看着,有他老人家坐镇,不论是盛京还是荆山无一处敢对此地动手,因此其他地方的老百姓还终日人心惶惶,担忧战乱四起,无处逃灾,这儿却仍旧一片和乐融融。
尤其是眼下正值清明之际,外头还有不少祭祀杂耍的队伍,显得好不热闹。
酒肆最边上的方桌旁,坐着一个身穿白衣的女子,头戴一顶帷帽,身形纤瘦,一瞧便是美人胚子。
窗边微风乍起,吹起帷帽的下端,有好事者以为能窥见真容,却不想只瞧见了精致的下颌线和唇边一颗若隐若现的浅痣,依旧叫人难以忘怀。
她身侧一容貌清丽的女子柔声道:“姑娘,您说沈大人会和他们开战吗?”
秦姝落端起一杯薄酒,浅啜一口,“荆山初建,必定比不过盛京兵强马壮,沈陵川不会跟他们硬碰硬的,只不过此事是盛京拉他下马的最好时机,恐怕接下来他的日子不会好过了。”
碧书若有似无地点点头,而后笑道,“这样也好,想来如今沈大人忙着呢,便再也无暇顾忌您的事儿了。”
闻言,秦姝落轻道:“那是我死了。”
她放下酒杯,晲了碧书一眼,嗤笑一声,“我若不死,你且看呢。”
“他这辈子都寝食难安。”秦姝落淡笑道。
她抬眸,淡淡地看向外头祭祀点燃的火烛,南城多水系,整座城都是依河而建,是以不少人在河边放灯烧纸祈福。
当初姑姑送来的假死药,她原是转手送给了平南王妃,想成全她的心愿,让她金蝉脱壳离了盛京城,可是后来平南王妃还是薨逝了。
原以为此事已了,不想那日赵如春又将药以百日之祭的名义还了回来,也是那时起,她便想好了从此要彻底离开那片虎狼窝。
幸得袁春落相助,佐以汤药确实是展现了油尽灯枯之相,后又在萧沁诞下子嗣之际,服下假死药,如此趁着新旧交替、事务繁忙,沈陵川无暇兼顾之时,她这才得以彻底脱身。
离开的那天,秦姝落的心很平静。
她的亲人爱人皆是亡故,权势本非她所愿,再待下去,她和沈陵川之间必有一死,届时荆山大乱,盛京得势,她也未必会有好下场。
更何况,兴,百姓苦,亡,百姓苦。
如今的荆山,萧沁和沈陵川虽各有算计,但还是利益一致,尚能稳住局面。
也算是对荆山的百姓有个交代。
不过南城虽是安稳地,却也不宜久待。
秦姝落来这儿也只是想看看,宋钰曾经守护过的地方和许姨惦记了半辈子的地方究竟是何种模样,她看着窗外热闹的场景,如今看过了,也就没有遗憾了。
“碧书,我们走吧。”秦姝落轻声呢喃道。
碧书挠头,“姑娘,咱们不去许家看看了吗?赵小姐还在南城没回去呢。”
听人说,平南王也在城外建了座宅子,给平南王妃守墓,大有再也不准备归京的架势。
秦姝落扯了扯嘴角,笑道:“不见了,你探听到她们过得好,我便如意了。”
碧书哦了一声,有些不大明白秦姝落的心思却又好像能理解,大抵是近乡情切,倘若真的见了便舍不得走了吧。
许家宅院。
后宅一偏僻的小院子里,有一口小小的池塘,里面种满了荷花,这会儿还没到盛夏,花还未开起来,只能瞧见漂亮的锦鲤在半大的圆圆荷叶下游来游去。
廊下,摆放着一张躺椅。
躺椅上睡着一个发丝灰白的妇人,她额角已然布满了细纹,却依然能窥见年轻时姣好的容貌。眉眼间尽是平和良善,早没了当初的愁苦。
屋内走出一个年轻的女子,她拿着披风盖在妇人身上,蹲下身,温声道:“母亲,外头凉,要不回屋里睡吧。”
妇人缓缓睁开眼,愣怔了片刻才道:“天又凉了啊。”
赵如春颔首,“待天热些,我为您在亭中搭个葡萄架子,做个秋千吧,到时候便好纳凉了。”
许连夏点了点头,躺在摇椅上,看着湛蓝的天空,缓缓才站起身。
那年冬夜里,她原以为她寿命已尽,可如春却说她早就将假死药给自己服下了。
许连夏扯了扯嘴角,真真假假已经不重要了,重要的是如今她确确实实是圆了自己的心愿,离开了盛京城,回到了从前的住处,再也不用见到那个人了。
许连夏眨了眨眼,又道:“你昨个儿说见到了碧书,可是真的?”
赵如春挠头,“不过是扫见了一眼,可待我去寻又不曾找见,又或许不是吧。”
许连夏笑了笑,“不是便不是吧。大抵她们也只是想报个平安。”
毕竟她们都已经是在史书上薨逝的人了。
她回头,抬眸看了看天空,那样宽阔的天空再也不是被框在四四方方的墙角之中了。
她自由了。
她们都自由了。
酒肆之中,秦姝落扫了一眼外头渐渐暗下来了的天,放下银钱便准备离开。
出门的时候恰与舞狮的队伍迎面相逢,还看见一对年轻的男女正在旁边的小摊上试戴着面具,言笑晏晏,恍惚间想起了少年时期的他们。
秦姝落站在屋檐下,驻足了片刻,才抬步离开。
不想,天空没一会儿就下起了毛毛细雨。
帷帽被打湿了不好视物,秦姝落只好稍稍掀起下端,低头快些行步,未料行人匆匆,来来往往,将她和碧书冲散了。
秦姝落四处寻人,一不小心就撞到了来人身上。
头顶的帷帽也顺势滚落在地,秦姝落后退两步,险些没站稳,好在来人伸手一把将她抓住扶稳了。
“多谢……”秦姝落正欲感谢,不想一抬头,却看见了一张再熟悉不过的面庞。
那一瞬间,身旁匆匆行路避雨的人仿佛都消失不见。
萧洵将手中的雨伞倾斜,挡住秦姝落上方所有的风雨,而后才将眸光投向她,眼神专注而温柔,好似在看着什么稀世珍宝一样。
“姑、娘……“碧书在她身后不远,等赶过来时,看见眼前这一幕也是怔在原地发不出声来。
他一身普通的布衣却依旧压不住身姿挺拔的模样,往日深邃阴暗的眉眼此刻也只剩下了历经世事的平和与安宁,仿佛世间的一切风雨都与他无关。
他柔声道:“不知姑娘尊姓大名。”声音舒朗,眸色温润。
就像是他们第一次相识一般。
一样。
又不一样了。
也不知道过了多久,耳边才传来一道柔和又坚定的声音。
“小女姓秦,名唤姝落,取静女其姝,光明磊落之意。”
“如今的荆山也足以你大展身手了。”以沈陵川今日的雷霆手腕,稳住荆山绝非难事。况且,沈陵川并非暴君,此地子民无需她担忧。
只是……
“好好善待陈叔他们,我死之后,魏家再无血脉,魏家军……也只会忠心于你,他们于你有利无弊。”
当初是她打着魏家军的名义带他们出来的,如今她身子不济,总要为这些人筹谋后事。
秦姝落还想多说些什么,可恍惚间发现,自己能挂记惦念的人好像也就这么些了,便是想为他们打算,也没有了。
沈陵川蹙着眉,忙道:“阿落,我会为你遍请名医,你不会死的。”
秦姝落扬了扬唇,看向沈陵川,眸中尽是嘲讽,好似在诉说着她的无能为力。
她淡笑道:“若你允准,不如放我离去,趁我有生之年,还能再看看这万里江山。”
沈陵川张了张嘴,想说些什么,可最后还是合上了嘴巴,他攥紧了拳头,偏头道:“你身子不好,旅途奔波,于你修养不利。”
秦姝落嗤笑一声,讥道:“沈陵川,做不到的事儿便不要轻易说出口,否则会叫人耻笑。”
“秦姝落……”这还是他第一次直呼秦姝落大名,“你当真……就从来都没有对我动心过吗?”
纵使,他们后来所有的合作都是利益驱使,可这样大的筹谋,她心中当真就没有半点动摇吗?
“你知道的,我对你……”他后边的话看着秦姝落唇边的讥诮生生咽了下去。
动心?
秦姝落眺望着远处的盛京城,有过吗?
她记不清了。
她只知道,她不想再同他们有任何瓜葛。
至于沈陵川是不是喜欢过她,她想大抵是有过一瞬的。
只可惜,他的喜欢也不过是一句空谈。
秦姝落看着来时路,短促地笑了一声,而后转瞬消失。
只道:“好好待五公主吧。”
沈陵川眉心一跳。
“我会争取……活到她把孩子生下,替你们圆了这个谎。”
她自己动手调转轮椅的方向,语气轻松随意道,好似在说着这世间最微不足道的事情。
“阿落……”
“你打的不就是这个主意吗?至于是不是男孩儿……沈陵川,你会有办法的,不是吗?”
秦姝落回眸看着他,温婉一笑。
“秦姝落,你的心好狠。”
如此聪慧,却又如此绝情,不给人半点回头的机会,当初的萧洵是如此,他亦是如此。
秦姝落挑眉,究竟是谁心狠,怎么她如此配合他们,叫所有人都得偿所愿,最后还落得一个心狠的恶名呢?
她不再犹疑,抬了抬手,碧书走过来,就要推着轮椅离开。
可身后伴着风声,却听他道:“你知道的,我一直倾慕你。”
“呵。”
碧书推着她的轮椅,咕噜咕噜地离开了。
身影消失在了林间,独留沈陵川在山间吹风。
*
又是一年冬天。
那是秦姝落在荆山度过的第二个冬天。
她卧在榻上,面容灰白憔悴至极,身体已然油尽灯枯,连起身的力气都没有了。
听碧书说萧沁生了个男孩儿,对外道是太子妃诞下麟儿。
秦姝落扯了扯嘴角,是真是假不重要,重要的是……太子去世的消息早已放出去了,那孩子此后会是荆山名正言顺的正统,而荆山也因他有了和盛京掰手腕的筹码。
而这孩子算在她名下,又留着萧家人的血,还是沈陵川的亲生子,就算是滴血验亲又如何,谁能看得出来,况且,沈陵川会护他周全。
一举三得,皆大欢喜。
秦姝落含笑道:“今天是个好日子。”
是死亡,也是新生。
窗外大雪纷飞,碧书闻言,也说:“是啊,外头的梅花都开了,红彤彤的一片,好看极了。”
秦姝落笑笑,又叹息道:“可惜了,还是没等到芙蓉花开的时节。扶我出去看看吧。”
“是。”
那年春天,她在院前种了好多梅花和芙蓉花,可惜了,未能看见芙蓉花盛开的时候。
她坐在空荡荡的大雪屋檐之下,倚靠在长廊上的美人靠上,静看着园中风景。
如今她是仇人也没有了,亲人也没了,身边只剩下碧书了。
天空中雪花飘飘扬扬,园中梅花鲜红盛开,似是故人来。
秦姝落眼中模糊,却怎么也看不清那人的面貌。
她用力地看了看最后实在是觉得累了,便缓缓闭上眼,于当夜溘然长逝。
死前,未有一言。
*
德正元年十二月十八日夜,太子妃落难产,于当晚薨。
听闻当夜,荆山上遍开红梅花,红彤彤的一大片,美得甚是惊艳。
皇孙交由皇姑五公主萧沁抚养,暂代母亲一职,当朝摄政,称为姑母皇太后。沈陵川升太傅一职,共同协理朝事。
自此,荆山开启了德正中兴的时代。
政通人和,国泰民安。
第126章大结局——“小女姓秦,名唤姝落,取静女其姝,光明磊落之意。”
盛京由四公主和六皇子共掌实权, 荆山由五公主和沈陵川携手合作,虽是一分为二,但各取所需, 按说该是圆满的结局。
可偏偏不知何时,盛京城里传出消息, 道太孙并非萧洵遗脉,而是沈陵川为了稳住荆山正统的地位, 狸猫换太子, 弄来的野孩子。
皇嗣有疑此等大事, 岂容有误。
是以盛京头一回如此强硬,不惜大兵压境也要验明正身, 四公主更是放出话来,绝不允许有任何人以任何缘由混淆皇嗣,玷污皇兄血脉, 对不起萧家的列祖列宗。
如今两地以葳蕤山为界, 局势剑拔弩张, 一触即发。
故而不少人都在议论此事。
南城也不例外。
南城的一家酒肆里, 屋内吵得热火朝天, 歌舞作伴,处处喧嚣。
“我就说那盛京的两位主儿绝对不可能轻易看着荆山接过正统的。”一个长着络腮胡的大汉一拍桌子大喊道,“要真叫荆山站稳了脚跟, 往后这周边小国朝拜到底以哪边为尊可就真不好说了!”
他身侧的一个身量瘦小的妇人一指甲掐在他胳膊上, 容貌清秀,微笑着喝道:“小声点儿!”
大汉捂着胳膊, 嘶着气, 讨饶道:“是是是,娘子, 我错了!!我错了!!”
他对面一瘦猴样的男子嗤道:“这可不一定,万一那太孙真的是已故太子的遗脉,盛京两位是听了奸人谗言,届时恐怕就不好收场了。”
“……”
酒肆之内,这般言论比比皆是。
若是旁的地儿断不敢这般放肆地议论朝事,可偏偏此地是南城。
南城虽归盛京掌管,但因着是平南王妃的故地,这些年一直由平南王照看着,有他老人家坐镇,不论是盛京还是荆山无一处敢对此地动手,因此其他地方的老百姓还终日人心惶惶,担忧战乱四起,无处逃灾,这儿却仍旧一片和乐融融。
尤其是眼下正值清明之际,外头还有不少祭祀杂耍的队伍,显得好不热闹。
酒肆最边上的方桌旁,坐着一个身穿白衣的女子,头戴一顶帷帽,身形纤瘦,一瞧便是美人胚子。
窗边微风乍起,吹起帷帽的下端,有好事者以为能窥见真容,却不想只瞧见了精致的下颌线和唇边一颗若隐若现的浅痣,依旧叫人难以忘怀。
她身侧一容貌清丽的女子柔声道:“姑娘,您说沈大人会和他们开战吗?”
秦姝落端起一杯薄酒,浅啜一口,“荆山初建,必定比不过盛京兵强马壮,沈陵川不会跟他们硬碰硬的,只不过此事是盛京拉他下马的最好时机,恐怕接下来他的日子不会好过了。”
碧书若有似无地点点头,而后笑道,“这样也好,想来如今沈大人忙着呢,便再也无暇顾忌您的事儿了。”
闻言,秦姝落轻道:“那是我死了。”
她放下酒杯,晲了碧书一眼,嗤笑一声,“我若不死,你且看呢。”
“他这辈子都寝食难安。”秦姝落淡笑道。
她抬眸,淡淡地看向外头祭祀点燃的火烛,南城多水系,整座城都是依河而建,是以不少人在河边放灯烧纸祈福。
当初姑姑送来的假死药,她原是转手送给了平南王妃,想成全她的心愿,让她金蝉脱壳离了盛京城,可是后来平南王妃还是薨逝了。
原以为此事已了,不想那日赵如春又将药以百日之祭的名义还了回来,也是那时起,她便想好了从此要彻底离开那片虎狼窝。
幸得袁春落相助,佐以汤药确实是展现了油尽灯枯之相,后又在萧沁诞下子嗣之际,服下假死药,如此趁着新旧交替、事务繁忙,沈陵川无暇兼顾之时,她这才得以彻底脱身。
离开的那天,秦姝落的心很平静。
她的亲人爱人皆是亡故,权势本非她所愿,再待下去,她和沈陵川之间必有一死,届时荆山大乱,盛京得势,她也未必会有好下场。
更何况,兴,百姓苦,亡,百姓苦。
如今的荆山,萧沁和沈陵川虽各有算计,但还是利益一致,尚能稳住局面。
也算是对荆山的百姓有个交代。
不过南城虽是安稳地,却也不宜久待。
秦姝落来这儿也只是想看看,宋钰曾经守护过的地方和许姨惦记了半辈子的地方究竟是何种模样,她看着窗外热闹的场景,如今看过了,也就没有遗憾了。
“碧书,我们走吧。”秦姝落轻声呢喃道。
碧书挠头,“姑娘,咱们不去许家看看了吗?赵小姐还在南城没回去呢。”
听人说,平南王也在城外建了座宅子,给平南王妃守墓,大有再也不准备归京的架势。
秦姝落扯了扯嘴角,笑道:“不见了,你探听到她们过得好,我便如意了。”
碧书哦了一声,有些不大明白秦姝落的心思却又好像能理解,大抵是近乡情切,倘若真的见了便舍不得走了吧。
许家宅院。
后宅一偏僻的小院子里,有一口小小的池塘,里面种满了荷花,这会儿还没到盛夏,花还未开起来,只能瞧见漂亮的锦鲤在半大的圆圆荷叶下游来游去。
廊下,摆放着一张躺椅。
躺椅上睡着一个发丝灰白的妇人,她额角已然布满了细纹,却依然能窥见年轻时姣好的容貌。眉眼间尽是平和良善,早没了当初的愁苦。
屋内走出一个年轻的女子,她拿着披风盖在妇人身上,蹲下身,温声道:“母亲,外头凉,要不回屋里睡吧。”
妇人缓缓睁开眼,愣怔了片刻才道:“天又凉了啊。”
赵如春颔首,“待天热些,我为您在亭中搭个葡萄架子,做个秋千吧,到时候便好纳凉了。”
许连夏点了点头,躺在摇椅上,看着湛蓝的天空,缓缓才站起身。
那年冬夜里,她原以为她寿命已尽,可如春却说她早就将假死药给自己服下了。
许连夏扯了扯嘴角,真真假假已经不重要了,重要的是如今她确确实实是圆了自己的心愿,离开了盛京城,回到了从前的住处,再也不用见到那个人了。
许连夏眨了眨眼,又道:“你昨个儿说见到了碧书,可是真的?”
赵如春挠头,“不过是扫见了一眼,可待我去寻又不曾找见,又或许不是吧。”
许连夏笑了笑,“不是便不是吧。大抵她们也只是想报个平安。”
毕竟她们都已经是在史书上薨逝的人了。
她回头,抬眸看了看天空,那样宽阔的天空再也不是被框在四四方方的墙角之中了。
她自由了。
她们都自由了。
酒肆之中,秦姝落扫了一眼外头渐渐暗下来了的天,放下银钱便准备离开。
出门的时候恰与舞狮的队伍迎面相逢,还看见一对年轻的男女正在旁边的小摊上试戴着面具,言笑晏晏,恍惚间想起了少年时期的他们。
秦姝落站在屋檐下,驻足了片刻,才抬步离开。
不想,天空没一会儿就下起了毛毛细雨。
帷帽被打湿了不好视物,秦姝落只好稍稍掀起下端,低头快些行步,未料行人匆匆,来来往往,将她和碧书冲散了。
秦姝落四处寻人,一不小心就撞到了来人身上。
头顶的帷帽也顺势滚落在地,秦姝落后退两步,险些没站稳,好在来人伸手一把将她抓住扶稳了。
“多谢……”秦姝落正欲感谢,不想一抬头,却看见了一张再熟悉不过的面庞。
那一瞬间,身旁匆匆行路避雨的人仿佛都消失不见。
萧洵将手中的雨伞倾斜,挡住秦姝落上方所有的风雨,而后才将眸光投向她,眼神专注而温柔,好似在看着什么稀世珍宝一样。
“姑、娘……“碧书在她身后不远,等赶过来时,看见眼前这一幕也是怔在原地发不出声来。
他一身普通的布衣却依旧压不住身姿挺拔的模样,往日深邃阴暗的眉眼此刻也只剩下了历经世事的平和与安宁,仿佛世间的一切风雨都与他无关。
他柔声道:“不知姑娘尊姓大名。”声音舒朗,眸色温润。
就像是他们第一次相识一般。
一样。
又不一样了。
也不知道过了多久,耳边才传来一道柔和又坚定的声音。
“小女姓秦,名唤姝落,取静女其姝,光明磊落之意。”
“如今的荆山也足以你大展身手了。”以沈陵川今日的雷霆手腕,稳住荆山绝非难事。况且,沈陵川并非暴君,此地子民无需她担忧。
只是……
“好好善待陈叔他们,我死之后,魏家再无血脉,魏家军……也只会忠心于你,他们于你有利无弊。”
当初是她打着魏家军的名义带他们出来的,如今她身子不济,总要为这些人筹谋后事。
秦姝落还想多说些什么,可恍惚间发现,自己能挂记惦念的人好像也就这么些了,便是想为他们打算,也没有了。
沈陵川蹙着眉,忙道:“阿落,我会为你遍请名医,你不会死的。”
秦姝落扬了扬唇,看向沈陵川,眸中尽是嘲讽,好似在诉说着她的无能为力。
她淡笑道:“若你允准,不如放我离去,趁我有生之年,还能再看看这万里江山。”
沈陵川张了张嘴,想说些什么,可最后还是合上了嘴巴,他攥紧了拳头,偏头道:“你身子不好,旅途奔波,于你修养不利。”
秦姝落嗤笑一声,讥道:“沈陵川,做不到的事儿便不要轻易说出口,否则会叫人耻笑。”
“秦姝落……”这还是他第一次直呼秦姝落大名,“你当真……就从来都没有对我动心过吗?”
纵使,他们后来所有的合作都是利益驱使,可这样大的筹谋,她心中当真就没有半点动摇吗?
“你知道的,我对你……”他后边的话看着秦姝落唇边的讥诮生生咽了下去。
动心?
秦姝落眺望着远处的盛京城,有过吗?
她记不清了。
她只知道,她不想再同他们有任何瓜葛。
至于沈陵川是不是喜欢过她,她想大抵是有过一瞬的。
只可惜,他的喜欢也不过是一句空谈。
秦姝落看着来时路,短促地笑了一声,而后转瞬消失。
只道:“好好待五公主吧。”
沈陵川眉心一跳。
“我会争取……活到她把孩子生下,替你们圆了这个谎。”
她自己动手调转轮椅的方向,语气轻松随意道,好似在说着这世间最微不足道的事情。
“阿落……”
“你打的不就是这个主意吗?至于是不是男孩儿……沈陵川,你会有办法的,不是吗?”
秦姝落回眸看着他,温婉一笑。
“秦姝落,你的心好狠。”
如此聪慧,却又如此绝情,不给人半点回头的机会,当初的萧洵是如此,他亦是如此。
秦姝落挑眉,究竟是谁心狠,怎么她如此配合他们,叫所有人都得偿所愿,最后还落得一个心狠的恶名呢?
她不再犹疑,抬了抬手,碧书走过来,就要推着轮椅离开。
可身后伴着风声,却听他道:“你知道的,我一直倾慕你。”
“呵。”
碧书推着她的轮椅,咕噜咕噜地离开了。
身影消失在了林间,独留沈陵川在山间吹风。
*
又是一年冬天。
那是秦姝落在荆山度过的第二个冬天。
她卧在榻上,面容灰白憔悴至极,身体已然油尽灯枯,连起身的力气都没有了。
听碧书说萧沁生了个男孩儿,对外道是太子妃诞下麟儿。
秦姝落扯了扯嘴角,是真是假不重要,重要的是……太子去世的消息早已放出去了,那孩子此后会是荆山名正言顺的正统,而荆山也因他有了和盛京掰手腕的筹码。
而这孩子算在她名下,又留着萧家人的血,还是沈陵川的亲生子,就算是滴血验亲又如何,谁能看得出来,况且,沈陵川会护他周全。
一举三得,皆大欢喜。
秦姝落含笑道:“今天是个好日子。”
是死亡,也是新生。
窗外大雪纷飞,碧书闻言,也说:“是啊,外头的梅花都开了,红彤彤的一片,好看极了。”
秦姝落笑笑,又叹息道:“可惜了,还是没等到芙蓉花开的时节。扶我出去看看吧。”
“是。”
那年春天,她在院前种了好多梅花和芙蓉花,可惜了,未能看见芙蓉花盛开的时候。
她坐在空荡荡的大雪屋檐之下,倚靠在长廊上的美人靠上,静看着园中风景。
如今她是仇人也没有了,亲人也没了,身边只剩下碧书了。
天空中雪花飘飘扬扬,园中梅花鲜红盛开,似是故人来。
秦姝落眼中模糊,却怎么也看不清那人的面貌。
她用力地看了看最后实在是觉得累了,便缓缓闭上眼,于当夜溘然长逝。
死前,未有一言。
*
德正元年十二月十八日夜,太子妃落难产,于当晚薨。
听闻当夜,荆山上遍开红梅花,红彤彤的一大片,美得甚是惊艳。
皇孙交由皇姑五公主萧沁抚养,暂代母亲一职,当朝摄政,称为姑母皇太后。沈陵川升太傅一职,共同协理朝事。
自此,荆山开启了德正中兴的时代。
政通人和,国泰民安。
第126章大结局——“小女姓秦,名唤姝落,取静女其姝,光明磊落之意。”
盛京由四公主和六皇子共掌实权, 荆山由五公主和沈陵川携手合作,虽是一分为二,但各取所需, 按说该是圆满的结局。
可偏偏不知何时,盛京城里传出消息, 道太孙并非萧洵遗脉,而是沈陵川为了稳住荆山正统的地位, 狸猫换太子, 弄来的野孩子。
皇嗣有疑此等大事, 岂容有误。
是以盛京头一回如此强硬,不惜大兵压境也要验明正身, 四公主更是放出话来,绝不允许有任何人以任何缘由混淆皇嗣,玷污皇兄血脉, 对不起萧家的列祖列宗。
如今两地以葳蕤山为界, 局势剑拔弩张, 一触即发。
故而不少人都在议论此事。
南城也不例外。
南城的一家酒肆里, 屋内吵得热火朝天, 歌舞作伴,处处喧嚣。
“我就说那盛京的两位主儿绝对不可能轻易看着荆山接过正统的。”一个长着络腮胡的大汉一拍桌子大喊道,“要真叫荆山站稳了脚跟, 往后这周边小国朝拜到底以哪边为尊可就真不好说了!”
他身侧的一个身量瘦小的妇人一指甲掐在他胳膊上, 容貌清秀,微笑着喝道:“小声点儿!”
大汉捂着胳膊, 嘶着气, 讨饶道:“是是是,娘子, 我错了!!我错了!!”
他对面一瘦猴样的男子嗤道:“这可不一定,万一那太孙真的是已故太子的遗脉,盛京两位是听了奸人谗言,届时恐怕就不好收场了。”
“……”
酒肆之内,这般言论比比皆是。
若是旁的地儿断不敢这般放肆地议论朝事,可偏偏此地是南城。
南城虽归盛京掌管,但因着是平南王妃的故地,这些年一直由平南王照看着,有他老人家坐镇,不论是盛京还是荆山无一处敢对此地动手,因此其他地方的老百姓还终日人心惶惶,担忧战乱四起,无处逃灾,这儿却仍旧一片和乐融融。
尤其是眼下正值清明之际,外头还有不少祭祀杂耍的队伍,显得好不热闹。
酒肆最边上的方桌旁,坐着一个身穿白衣的女子,头戴一顶帷帽,身形纤瘦,一瞧便是美人胚子。
窗边微风乍起,吹起帷帽的下端,有好事者以为能窥见真容,却不想只瞧见了精致的下颌线和唇边一颗若隐若现的浅痣,依旧叫人难以忘怀。
她身侧一容貌清丽的女子柔声道:“姑娘,您说沈大人会和他们开战吗?”
秦姝落端起一杯薄酒,浅啜一口,“荆山初建,必定比不过盛京兵强马壮,沈陵川不会跟他们硬碰硬的,只不过此事是盛京拉他下马的最好时机,恐怕接下来他的日子不会好过了。”
碧书若有似无地点点头,而后笑道,“这样也好,想来如今沈大人忙着呢,便再也无暇顾忌您的事儿了。”
闻言,秦姝落轻道:“那是我死了。”
她放下酒杯,晲了碧书一眼,嗤笑一声,“我若不死,你且看呢。”
“他这辈子都寝食难安。”秦姝落淡笑道。
她抬眸,淡淡地看向外头祭祀点燃的火烛,南城多水系,整座城都是依河而建,是以不少人在河边放灯烧纸祈福。
当初姑姑送来的假死药,她原是转手送给了平南王妃,想成全她的心愿,让她金蝉脱壳离了盛京城,可是后来平南王妃还是薨逝了。
原以为此事已了,不想那日赵如春又将药以百日之祭的名义还了回来,也是那时起,她便想好了从此要彻底离开那片虎狼窝。
幸得袁春落相助,佐以汤药确实是展现了油尽灯枯之相,后又在萧沁诞下子嗣之际,服下假死药,如此趁着新旧交替、事务繁忙,沈陵川无暇兼顾之时,她这才得以彻底脱身。
离开的那天,秦姝落的心很平静。
她的亲人爱人皆是亡故,权势本非她所愿,再待下去,她和沈陵川之间必有一死,届时荆山大乱,盛京得势,她也未必会有好下场。
更何况,兴,百姓苦,亡,百姓苦。
如今的荆山,萧沁和沈陵川虽各有算计,但还是利益一致,尚能稳住局面。
也算是对荆山的百姓有个交代。
不过南城虽是安稳地,却也不宜久待。
秦姝落来这儿也只是想看看,宋钰曾经守护过的地方和许姨惦记了半辈子的地方究竟是何种模样,她看着窗外热闹的场景,如今看过了,也就没有遗憾了。
“碧书,我们走吧。”秦姝落轻声呢喃道。
碧书挠头,“姑娘,咱们不去许家看看了吗?赵小姐还在南城没回去呢。”
听人说,平南王也在城外建了座宅子,给平南王妃守墓,大有再也不准备归京的架势。
秦姝落扯了扯嘴角,笑道:“不见了,你探听到她们过得好,我便如意了。”
碧书哦了一声,有些不大明白秦姝落的心思却又好像能理解,大抵是近乡情切,倘若真的见了便舍不得走了吧。
许家宅院。
后宅一偏僻的小院子里,有一口小小的池塘,里面种满了荷花,这会儿还没到盛夏,花还未开起来,只能瞧见漂亮的锦鲤在半大的圆圆荷叶下游来游去。
廊下,摆放着一张躺椅。
躺椅上睡着一个发丝灰白的妇人,她额角已然布满了细纹,却依然能窥见年轻时姣好的容貌。眉眼间尽是平和良善,早没了当初的愁苦。
屋内走出一个年轻的女子,她拿着披风盖在妇人身上,蹲下身,温声道:“母亲,外头凉,要不回屋里睡吧。”
妇人缓缓睁开眼,愣怔了片刻才道:“天又凉了啊。”
赵如春颔首,“待天热些,我为您在亭中搭个葡萄架子,做个秋千吧,到时候便好纳凉了。”
许连夏点了点头,躺在摇椅上,看着湛蓝的天空,缓缓才站起身。
那年冬夜里,她原以为她寿命已尽,可如春却说她早就将假死药给自己服下了。
许连夏扯了扯嘴角,真真假假已经不重要了,重要的是如今她确确实实是圆了自己的心愿,离开了盛京城,回到了从前的住处,再也不用见到那个人了。
许连夏眨了眨眼,又道:“你昨个儿说见到了碧书,可是真的?”
赵如春挠头,“不过是扫见了一眼,可待我去寻又不曾找见,又或许不是吧。”
许连夏笑了笑,“不是便不是吧。大抵她们也只是想报个平安。”
毕竟她们都已经是在史书上薨逝的人了。
她回头,抬眸看了看天空,那样宽阔的天空再也不是被框在四四方方的墙角之中了。
她自由了。
她们都自由了。
酒肆之中,秦姝落扫了一眼外头渐渐暗下来了的天,放下银钱便准备离开。
出门的时候恰与舞狮的队伍迎面相逢,还看见一对年轻的男女正在旁边的小摊上试戴着面具,言笑晏晏,恍惚间想起了少年时期的他们。
秦姝落站在屋檐下,驻足了片刻,才抬步离开。
不想,天空没一会儿就下起了毛毛细雨。
帷帽被打湿了不好视物,秦姝落只好稍稍掀起下端,低头快些行步,未料行人匆匆,来来往往,将她和碧书冲散了。
秦姝落四处寻人,一不小心就撞到了来人身上。
头顶的帷帽也顺势滚落在地,秦姝落后退两步,险些没站稳,好在来人伸手一把将她抓住扶稳了。
“多谢……”秦姝落正欲感谢,不想一抬头,却看见了一张再熟悉不过的面庞。
那一瞬间,身旁匆匆行路避雨的人仿佛都消失不见。
萧洵将手中的雨伞倾斜,挡住秦姝落上方所有的风雨,而后才将眸光投向她,眼神专注而温柔,好似在看着什么稀世珍宝一样。
“姑、娘……“碧书在她身后不远,等赶过来时,看见眼前这一幕也是怔在原地发不出声来。
他一身普通的布衣却依旧压不住身姿挺拔的模样,往日深邃阴暗的眉眼此刻也只剩下了历经世事的平和与安宁,仿佛世间的一切风雨都与他无关。
他柔声道:“不知姑娘尊姓大名。”声音舒朗,眸色温润。
就像是他们第一次相识一般。
一样。
又不一样了。
也不知道过了多久,耳边才传来一道柔和又坚定的声音。
“小女姓秦,名唤姝落,取静女其姝,光明磊落之意。”
“如今的荆山也足以你大展身手了。”以沈陵川今日的雷霆手腕,稳住荆山绝非难事。况且,沈陵川并非暴君,此地子民无需她担忧。
只是……
“好好善待陈叔他们,我死之后,魏家再无血脉,魏家军……也只会忠心于你,他们于你有利无弊。”
当初是她打着魏家军的名义带他们出来的,如今她身子不济,总要为这些人筹谋后事。
秦姝落还想多说些什么,可恍惚间发现,自己能挂记惦念的人好像也就这么些了,便是想为他们打算,也没有了。
沈陵川蹙着眉,忙道:“阿落,我会为你遍请名医,你不会死的。”
秦姝落扬了扬唇,看向沈陵川,眸中尽是嘲讽,好似在诉说着她的无能为力。
她淡笑道:“若你允准,不如放我离去,趁我有生之年,还能再看看这万里江山。”
沈陵川张了张嘴,想说些什么,可最后还是合上了嘴巴,他攥紧了拳头,偏头道:“你身子不好,旅途奔波,于你修养不利。”
秦姝落嗤笑一声,讥道:“沈陵川,做不到的事儿便不要轻易说出口,否则会叫人耻笑。”
“秦姝落……”这还是他第一次直呼秦姝落大名,“你当真……就从来都没有对我动心过吗?”
纵使,他们后来所有的合作都是利益驱使,可这样大的筹谋,她心中当真就没有半点动摇吗?
“你知道的,我对你……”他后边的话看着秦姝落唇边的讥诮生生咽了下去。
动心?
秦姝落眺望着远处的盛京城,有过吗?
她记不清了。
她只知道,她不想再同他们有任何瓜葛。
至于沈陵川是不是喜欢过她,她想大抵是有过一瞬的。
只可惜,他的喜欢也不过是一句空谈。
秦姝落看着来时路,短促地笑了一声,而后转瞬消失。
只道:“好好待五公主吧。”
沈陵川眉心一跳。
“我会争取……活到她把孩子生下,替你们圆了这个谎。”
她自己动手调转轮椅的方向,语气轻松随意道,好似在说着这世间最微不足道的事情。
“阿落……”
“你打的不就是这个主意吗?至于是不是男孩儿……沈陵川,你会有办法的,不是吗?”
秦姝落回眸看着他,温婉一笑。
“秦姝落,你的心好狠。”
如此聪慧,却又如此绝情,不给人半点回头的机会,当初的萧洵是如此,他亦是如此。
秦姝落挑眉,究竟是谁心狠,怎么她如此配合他们,叫所有人都得偿所愿,最后还落得一个心狠的恶名呢?
她不再犹疑,抬了抬手,碧书走过来,就要推着轮椅离开。
可身后伴着风声,却听他道:“你知道的,我一直倾慕你。”
“呵。”
碧书推着她的轮椅,咕噜咕噜地离开了。
身影消失在了林间,独留沈陵川在山间吹风。
*
又是一年冬天。
那是秦姝落在荆山度过的第二个冬天。
她卧在榻上,面容灰白憔悴至极,身体已然油尽灯枯,连起身的力气都没有了。
听碧书说萧沁生了个男孩儿,对外道是太子妃诞下麟儿。
秦姝落扯了扯嘴角,是真是假不重要,重要的是……太子去世的消息早已放出去了,那孩子此后会是荆山名正言顺的正统,而荆山也因他有了和盛京掰手腕的筹码。
而这孩子算在她名下,又留着萧家人的血,还是沈陵川的亲生子,就算是滴血验亲又如何,谁能看得出来,况且,沈陵川会护他周全。
一举三得,皆大欢喜。
秦姝落含笑道:“今天是个好日子。”
是死亡,也是新生。
窗外大雪纷飞,碧书闻言,也说:“是啊,外头的梅花都开了,红彤彤的一片,好看极了。”
秦姝落笑笑,又叹息道:“可惜了,还是没等到芙蓉花开的时节。扶我出去看看吧。”
“是。”
那年春天,她在院前种了好多梅花和芙蓉花,可惜了,未能看见芙蓉花盛开的时候。
她坐在空荡荡的大雪屋檐之下,倚靠在长廊上的美人靠上,静看着园中风景。
如今她是仇人也没有了,亲人也没了,身边只剩下碧书了。
天空中雪花飘飘扬扬,园中梅花鲜红盛开,似是故人来。
秦姝落眼中模糊,却怎么也看不清那人的面貌。
她用力地看了看最后实在是觉得累了,便缓缓闭上眼,于当夜溘然长逝。
死前,未有一言。
*
德正元年十二月十八日夜,太子妃落难产,于当晚薨。
听闻当夜,荆山上遍开红梅花,红彤彤的一大片,美得甚是惊艳。
皇孙交由皇姑五公主萧沁抚养,暂代母亲一职,当朝摄政,称为姑母皇太后。沈陵川升太傅一职,共同协理朝事。
自此,荆山开启了德正中兴的时代。
政通人和,国泰民安。
第126章大结局——“小女姓秦,名唤姝落,取静女其姝,光明磊落之意。”
盛京由四公主和六皇子共掌实权, 荆山由五公主和沈陵川携手合作,虽是一分为二,但各取所需, 按说该是圆满的结局。
可偏偏不知何时,盛京城里传出消息, 道太孙并非萧洵遗脉,而是沈陵川为了稳住荆山正统的地位, 狸猫换太子, 弄来的野孩子。
皇嗣有疑此等大事, 岂容有误。
是以盛京头一回如此强硬,不惜大兵压境也要验明正身, 四公主更是放出话来,绝不允许有任何人以任何缘由混淆皇嗣,玷污皇兄血脉, 对不起萧家的列祖列宗。
如今两地以葳蕤山为界, 局势剑拔弩张, 一触即发。
故而不少人都在议论此事。
南城也不例外。
南城的一家酒肆里, 屋内吵得热火朝天, 歌舞作伴,处处喧嚣。
“我就说那盛京的两位主儿绝对不可能轻易看着荆山接过正统的。”一个长着络腮胡的大汉一拍桌子大喊道,“要真叫荆山站稳了脚跟, 往后这周边小国朝拜到底以哪边为尊可就真不好说了!”
他身侧的一个身量瘦小的妇人一指甲掐在他胳膊上, 容貌清秀,微笑着喝道:“小声点儿!”
大汉捂着胳膊, 嘶着气, 讨饶道:“是是是,娘子, 我错了!!我错了!!”
他对面一瘦猴样的男子嗤道:“这可不一定,万一那太孙真的是已故太子的遗脉,盛京两位是听了奸人谗言,届时恐怕就不好收场了。”
“……”
酒肆之内,这般言论比比皆是。
若是旁的地儿断不敢这般放肆地议论朝事,可偏偏此地是南城。
南城虽归盛京掌管,但因着是平南王妃的故地,这些年一直由平南王照看着,有他老人家坐镇,不论是盛京还是荆山无一处敢对此地动手,因此其他地方的老百姓还终日人心惶惶,担忧战乱四起,无处逃灾,这儿却仍旧一片和乐融融。
尤其是眼下正值清明之际,外头还有不少祭祀杂耍的队伍,显得好不热闹。
酒肆最边上的方桌旁,坐着一个身穿白衣的女子,头戴一顶帷帽,身形纤瘦,一瞧便是美人胚子。
窗边微风乍起,吹起帷帽的下端,有好事者以为能窥见真容,却不想只瞧见了精致的下颌线和唇边一颗若隐若现的浅痣,依旧叫人难以忘怀。
她身侧一容貌清丽的女子柔声道:“姑娘,您说沈大人会和他们开战吗?”
秦姝落端起一杯薄酒,浅啜一口,“荆山初建,必定比不过盛京兵强马壮,沈陵川不会跟他们硬碰硬的,只不过此事是盛京拉他下马的最好时机,恐怕接下来他的日子不会好过了。”
碧书若有似无地点点头,而后笑道,“这样也好,想来如今沈大人忙着呢,便再也无暇顾忌您的事儿了。”
闻言,秦姝落轻道:“那是我死了。”
她放下酒杯,晲了碧书一眼,嗤笑一声,“我若不死,你且看呢。”
“他这辈子都寝食难安。”秦姝落淡笑道。
她抬眸,淡淡地看向外头祭祀点燃的火烛,南城多水系,整座城都是依河而建,是以不少人在河边放灯烧纸祈福。
当初姑姑送来的假死药,她原是转手送给了平南王妃,想成全她的心愿,让她金蝉脱壳离了盛京城,可是后来平南王妃还是薨逝了。
原以为此事已了,不想那日赵如春又将药以百日之祭的名义还了回来,也是那时起,她便想好了从此要彻底离开那片虎狼窝。
幸得袁春落相助,佐以汤药确实是展现了油尽灯枯之相,后又在萧沁诞下子嗣之际,服下假死药,如此趁着新旧交替、事务繁忙,沈陵川无暇兼顾之时,她这才得以彻底脱身。
离开的那天,秦姝落的心很平静。
她的亲人爱人皆是亡故,权势本非她所愿,再待下去,她和沈陵川之间必有一死,届时荆山大乱,盛京得势,她也未必会有好下场。
更何况,兴,百姓苦,亡,百姓苦。
如今的荆山,萧沁和沈陵川虽各有算计,但还是利益一致,尚能稳住局面。
也算是对荆山的百姓有个交代。
不过南城虽是安稳地,却也不宜久待。
秦姝落来这儿也只是想看看,宋钰曾经守护过的地方和许姨惦记了半辈子的地方究竟是何种模样,她看着窗外热闹的场景,如今看过了,也就没有遗憾了。
“碧书,我们走吧。”秦姝落轻声呢喃道。
碧书挠头,“姑娘,咱们不去许家看看了吗?赵小姐还在南城没回去呢。”
听人说,平南王也在城外建了座宅子,给平南王妃守墓,大有再也不准备归京的架势。
秦姝落扯了扯嘴角,笑道:“不见了,你探听到她们过得好,我便如意了。”
碧书哦了一声,有些不大明白秦姝落的心思却又好像能理解,大抵是近乡情切,倘若真的见了便舍不得走了吧。
许家宅院。
后宅一偏僻的小院子里,有一口小小的池塘,里面种满了荷花,这会儿还没到盛夏,花还未开起来,只能瞧见漂亮的锦鲤在半大的圆圆荷叶下游来游去。
廊下,摆放着一张躺椅。
躺椅上睡着一个发丝灰白的妇人,她额角已然布满了细纹,却依然能窥见年轻时姣好的容貌。眉眼间尽是平和良善,早没了当初的愁苦。
屋内走出一个年轻的女子,她拿着披风盖在妇人身上,蹲下身,温声道:“母亲,外头凉,要不回屋里睡吧。”
妇人缓缓睁开眼,愣怔了片刻才道:“天又凉了啊。”
赵如春颔首,“待天热些,我为您在亭中搭个葡萄架子,做个秋千吧,到时候便好纳凉了。”
许连夏点了点头,躺在摇椅上,看着湛蓝的天空,缓缓才站起身。
那年冬夜里,她原以为她寿命已尽,可如春却说她早就将假死药给自己服下了。
许连夏扯了扯嘴角,真真假假已经不重要了,重要的是如今她确确实实是圆了自己的心愿,离开了盛京城,回到了从前的住处,再也不用见到那个人了。
许连夏眨了眨眼,又道:“你昨个儿说见到了碧书,可是真的?”
赵如春挠头,“不过是扫见了一眼,可待我去寻又不曾找见,又或许不是吧。”
许连夏笑了笑,“不是便不是吧。大抵她们也只是想报个平安。”
毕竟她们都已经是在史书上薨逝的人了。
她回头,抬眸看了看天空,那样宽阔的天空再也不是被框在四四方方的墙角之中了。
她自由了。
她们都自由了。
酒肆之中,秦姝落扫了一眼外头渐渐暗下来了的天,放下银钱便准备离开。
出门的时候恰与舞狮的队伍迎面相逢,还看见一对年轻的男女正在旁边的小摊上试戴着面具,言笑晏晏,恍惚间想起了少年时期的他们。
秦姝落站在屋檐下,驻足了片刻,才抬步离开。
不想,天空没一会儿就下起了毛毛细雨。
帷帽被打湿了不好视物,秦姝落只好稍稍掀起下端,低头快些行步,未料行人匆匆,来来往往,将她和碧书冲散了。
秦姝落四处寻人,一不小心就撞到了来人身上。
头顶的帷帽也顺势滚落在地,秦姝落后退两步,险些没站稳,好在来人伸手一把将她抓住扶稳了。
“多谢……”秦姝落正欲感谢,不想一抬头,却看见了一张再熟悉不过的面庞。
那一瞬间,身旁匆匆行路避雨的人仿佛都消失不见。
萧洵将手中的雨伞倾斜,挡住秦姝落上方所有的风雨,而后才将眸光投向她,眼神专注而温柔,好似在看着什么稀世珍宝一样。
“姑、娘……“碧书在她身后不远,等赶过来时,看见眼前这一幕也是怔在原地发不出声来。
他一身普通的布衣却依旧压不住身姿挺拔的模样,往日深邃阴暗的眉眼此刻也只剩下了历经世事的平和与安宁,仿佛世间的一切风雨都与他无关。
他柔声道:“不知姑娘尊姓大名。”声音舒朗,眸色温润。
就像是他们第一次相识一般。
一样。
又不一样了。
也不知道过了多久,耳边才传来一道柔和又坚定的声音。
“小女姓秦,名唤姝落,取静女其姝,光明磊落之意。”